经济技术开发区

◆概况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城北,成立于1993年2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02年6月设立国家级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06年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2月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6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国家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2012年3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西安经开区制造服务业聚集区,2012年9月被商务部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15年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获批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区。全区总规划面积约158平方千米,由中心区、出口加工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四大功能园区组成。是西安市“四大班子”所在地,行政资源高度聚集,也是西安市唯一具有临空、临站、滨河、高速交会、地铁密集等独特区位优势的开发区。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9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完成工业总产值3370.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2.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3亿元,比上年增长0.8%。西安出口加工区被国务院批准整合优化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和省级、市级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经开区管委会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西安经开区在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15位,继续保持西部第一。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单位总量同比增长速率(%)全市占比(%)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894.673.08.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252.45-9.9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 452.4010.2
工业投资亿元2.3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1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88.802.39.8
实际使用外资万美元20680010.726.9
税收收入亿元 35.74-2.96.3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41.430.85.7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38.2829.72.8

◆疫情防控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时间成立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面落实中共西安市委要求,坚决防止疫情传播蔓延。成立42个病例工作专班,在全市率先控制住疫情传播,50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坚守底线”的原则,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从金融信贷、员工返岗、物流配送、协作配套等方面,“一企一策”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切实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先后排查10370人次、餐饮企业1500余家、农贸市场600余家,承接入境转陕航班20次,隔离管控3176人次,完成16621例核酸检测。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防疫抗疫,区内企业天隆科技向全国200家疾控中心、367家医疗机构交付病毒检测设备463套、试剂盒230万份;西安天博医学检验所、西安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等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服务50余万人次;隆基股份捐款150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吉利集团向西安市红十字会捐赠抗疫车辆14台。

◆稳定经济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落实好中央和陕西省、西安市控疫情、扩投资、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全年帮助区内企业减税降费13亿元,为4581家企业落实稳岗返企政策资金4.5亿元,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474.38万元。扎实开展委领导包抓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协调督办、双向核对、限时办结等8项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433个。加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扭住稳生产、拓市场等关键环节,支持、鼓励重点企业通过调整生产计划,“以丰补欠”“以盈补亏”,全力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陕汽集团累计产销汽车24.39万辆,比上年增长26.8%;实现在地产值662.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6%。紧抓疫情倒逼产业转型的机遇,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4+4+4”现代产业体系。全年新增“五上”企业99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8.13亿元,增长6.2%。

◆招商引资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为主攻方向,借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陕粤港澳活动周等招商平台,采取“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先后引进总投资150亿元西安绿地之心、103亿元的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园与动力电池产业园项目”、100亿元的苏宁集团智慧零售丝路总部、50亿元的陕汽重卡扩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新签约入区项目29个,总投资614亿元。其中,100亿元项目3个,50亿—100亿元项目2个,10亿—50亿元项目5个。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立项“西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项目”11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名,累计建设省、市、区三级院士工作站16个。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2020年度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称号。发挥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经济平台优势,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进口出口均衡发展、良性互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68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2.8%;实际引进内资1273.92亿元,完成市考核目标任务的209.3%;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1家。

◆促进投资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列入市级重点项目33个,完成投资351.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5%;列入区级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30亿元。吉利新能源汽车、隆基乐叶5GW单晶光伏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陕汽重卡扩能项目24天完成土地报批、征地拆迁、“七通一平”并实现开工建设,刷新重大项目建设“经开效率”。在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经开区高标准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受到省市领导及活动组织单位好评。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5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工业技改投资43.85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创历史最好水平。吉利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39.9亿元,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厂房完成建设,生产设备全部安装到位。持续推进47个招商项目落地“清零”工作,15个存量项目和22个进展缓慢项目加快建设,强力推动闲置和低效用地项目处置,中心区16个低效项目处置和高铁新城土地清理取得阶段性进展,收回低效闲置土地40余公顷。

◆改革创新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经开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组建陕西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培育独角兽成长企业和种子企业各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0家,培育中小型科技技术企业910家,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6个,完成技术交易额110亿元。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首发申请通过。全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中欧产业园起步区建设进展顺利,“税银企”“微理通”2个国家级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长银保理全国首单商业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落地,在全国开创商业保理融资业务新模式。引进注册资金300亿元的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助推形成金融产业聚集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一网通办”,开辟“净地出让、文勘前置、容缺受理”等绿色通道,联合相关开发区推出258项事项“四区通办”,全省首张沿黄河流域“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在经开区发出。2020年,经开区营商软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三、西部第一。

◆城市治理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标准编制经开区国土空间规划,完成《高铁新城路网专项规划》《西安北站高铁新城起步区修规深度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及《西安北客站项目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概念方案》并通过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审定。强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330千伏高压线改迁项目进展顺利,8个老旧小区、11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打通“断头路”3条,落地架空线11条,柳林村整村拆除顺利完成,拆除面积约32万平方米,征收集体土地63.33公顷。实施绿化项目20个,新增绿地面积39.7万平方米,新增绿道9.2千米,新建、改造绿地广场6个。19条迎“十四运”重点线路中,已完成提升15条,完成方案设计4条,元朔路、元凤二路建成全市绿化改造示范路。以迎“十四运”为契机,积极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完成全运会赛事重点区域周边违法建设治理57处、1.4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

◆民生事业  202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实施《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西安经开第二学校等4所学校建成开学,增加学位9000个,公开招聘教师353人,组建2个市级、31个区级“名校+”教育联合体,实现“名校+”工程全覆盖。加快儿童医院、红会医院等三甲医院建设,城运公园体育馆等“十四运”场馆完成改造,开元剧场、“西安记忆”等项目进展顺利。抓好中心城区交通提升,打通银池花香丽舍等封闭小区道路8条,在凤城五路、开元路等路段施划海绵车位220个,集中办好22件交通民生实事,完成全年任务220%。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优良天数累计245天,比上年增加37天,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8.3%,PM10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2.1%,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做好蓝田县9个村驻村联户帮扶和汉中市镇巴县区域对口帮扶工作,认真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工作,277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落实帮扶资金800万元,助推蓝田县9个村和汉中市镇巴县全面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