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堆村遗址

黄堆村遗址,位于鄠邑区草堂街道黄堆村东北,地处沧浪河二级台地。包含了仰韶文化和东周、秦、汉、新莽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据1957、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调查,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50米,文化层厚2.5米。

1956~1988年曾进行过三次文物普查,出土石器、陶器、青铜器及古钱币多件。石器主要有石斧、石刀、石镰、石凿、石锛、石笄等,尤其以石斧居多;陶器有扁身陶俑、豆、鼎、鬲、仓、釜、彩陶壶、彩陶坛等,陶质以细泥灰陶、红陶、夹砂褐陶为主,纹饰多见素面、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等几种纹饰;青铜器为弩机、铜镜、铜鼎等。发现有秦半两、汉五铢、新莽铲币等钱币。出土的还有玉璧。

1999年9月,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嵌错虺纹虎耳铜壶”,高43厘米,口径26.3厘米,重8.8千克。八瓣莲花形套口,口沿外侈,长颈、鼓腹、圈足。颈部有对称的虎形双耳。虎身回首卷尾,口含圆环,作攀缘状。虎形双耳与器身有明显的铸接痕迹。盖顶中空,原应有盖,现已缺失。壶身纹饰华丽,造型奇特,盖顶莲瓣,正面嵌错虺纹,周边饰绞索纹,背面嵌错兽面纹,周边饰几何纹饰。壶身以三道突起的窄三角云纹嵌错蟠龙纹,虎形双耳饰细小的羽纹及云纹。这类虎形双耳圆腹铜壶,盖顶有作圈形、莲瓣形、镂空装饰,属于春秋晚期的典型器物。壶体采用错嵌红铜的装饰手法,是春秋中晚期开始流行的新工艺。红铜即纯铜,延展性能好,易于错嵌。其色紫红,可与青铜形成色彩和光泽的反差对比,有极佳的装饰效果。2000年8月,该壶被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遗址保护范围,将其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现今,除村庄覆压一部分遗址外,其余均为耕地,地面仍会有机会见到大量红、褐、灰色陶片。

1957年5月,黄堆村遗址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西安地方志》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