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环境

1991~1995年,西安市饮用水源大部分取自地下水,主要来自灞河、沣河、渭河、沙河4个地下水源。地表水源主要来自浐河水源。分别供给5个水厂,供水量约占全市33.7%,日供水量约为60万立方米。4个地下饮用水源水质较好,达到国家CJ3020-93《生活应用水源水质标准》。沣河地下水源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13.8%,水溶液中酸碱度pH值超标率为6.9%,其他监测项目均无超标。灞河地下水源化学需氧量浑浊度和大肠菌群偶有超标外,其他监测项目均无超标现象。渭滨地下水源中,pH值、细菌、砷偶有超标,生化需氧量超标率为13.3%,大肠菌群超标率为16.7%,其他项目均无超标。沙河地下水源的浑浊度、挥发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偶有超标,其他项目均无超标。浐河地表水源中,浑浊度超标率96.7%,细菌超标率86.7%,大肠菌群超标率76.7%,溶解氧超标率46.7%,化学需氧量超标率41.7%,生化需氧量超标率20.0%,氨氮、pH值、亚硝酸盐氮偶有超标,主要源于浐河地表水源地周边冶炼、造纸、炼油等乡镇企业生产排放废水所造成的。

1996~2000年,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主要是4个地下水源地:灞河、沣河、渭河、沙河;2个地表水源地:黑河、浐河。城市水源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取水方式从以地下水源为主改变为地表水源为主。与1995年相比,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取水量是2∶1,到2000年变为1∶2。地下饮用水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河流滩地,水源保护难度较大。2000年12月9日西安市最大地表水源黑河引水工程引水洞全线完工投入使用,黑河水库开始蓄水,分别引入曲江、南郊两个净水厂,开始向全市80%以上区域供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78.3%,彻底改善城市饮用水环境。5年间,西安市饮用水源水质总体良好,氟化物、总砷、六价铬均未出现超标,氟化物稳定在0.76毫克/升以下,总砷稳定在0.002毫克/升以下,六价铬稳定在0.007毫克/升以下。19项指标监测中,除1996年水溶液中的酸碱度值、挥发酚,1996~2000年的化学需氧量,1997年氰化物年均值出现超标外,其他19个监测项目均为合格。

2001~2005年,西安市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有:灞河水系的田家湾、十里铺、灞东、灞西、段村五个水源井群,以潜水井为主,共有水井50眼,属傍河水源地;沣河水源水系的西关、丰镐路、沣河、河四个水源井群;渭河水源水系的渭滨、沙河滩两个水源井群。三个水源水系井群分别进入四个配水厂的九个配水站。地表水源有:黑河水源水系的石头河,黑河以及田峪、沣峪、石砭峪等混合水源,黑河为渭河水源一级支流,是主要地表水饮用水源地。5年间西安市饮用水源地总取水量为144756.40万立方米,地下水源占25.53%,地表水源占74.47%,水质达标率均为99.95%。其中,黑河地表饮用水源地除2002年7月选测项目中铁单项超标60%外,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3个地下饮用水源地中,除2003年12月渭河水源水系的渭滨、沙河滩两个水源井群的氨氮项目分别超标3.5%和2.0%外,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

2006~2010年,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与2001~2005年相同。5年间,西安市饮用水源地总取水量为156743.5万立方米,地下水源占22.83%,地表水源占77.17%。黑河地表饮用水源地所有监测项目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3个地下饮用水源地中,除2006年沣河氨氮项目超标外,其余全部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

资料来源:《西安市志(1991-2010)》第一卷《总类 环境保护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