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简介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西起甘肃临洮,中贯陕西省南部,东抵河南鲁山,东西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秦岭陕西段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涉及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商洛6个市,39个县和6个高新(旅游)区、353个乡镇、4000多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89万。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以分水岭为界,北部属黄河水系,南部属长江水系。秦岭范围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5条,年降水量约820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92.5亿立方米。秦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供水量占南水北调中线总调水量的70%。秦岭地处中纬度季风区,北坡陡峭,山高多峡,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南坡缓长,丘陵遍布,为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混交分布。

秦岭是中华文明、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秦岭哺育了中华文化。上古时期的炎帝、黄帝、伏羲等中华民族的先祖们曾长期在秦岭北麓活动,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古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诗经》《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和汉字、造纸等伟大创造滥觞于此。秦岭范围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底蕴悠久深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2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38个。

秦岭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秦岭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东西承接、南北过渡、区系交替、种类繁多的“生物基因库”,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药库”“生物基因库”的美誉。秦岭范围有种子植物3800余种、鸟类418种、兽类112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3%、29%、22.4%,120种动物和176种植物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对象,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家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并称“秦岭四宝”。

秦岭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区。秦岭森林密布,林业用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4%,森林覆盖率69.65%。秦岭范围内共有保护单元518个,其中国家大熊猫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3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0个,风景名胜区14个、国家植物园1个、森林公园50个、地质公园7个、湿地公园11个、重要湿地17个、重要的大中型水库15个。秦岭有30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列全国前十位,钼、镍、钒、重晶石、石灰石等资源蕴藏丰富。有丹参、杜仲、绞股蓝等中药材600余种,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