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文特征——补给

潜水补给来源,主要有降水入渗、上游侧向径流、河流侧渗和灌溉水入渗等。

·降水入渗·西安市降水量较大,地形平坦,表层岩性疏松,利于降水入渗。据多年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潜水动态成因类型属气候型,水位、水质随降雨变化而变化,只是时间上稍晚于气候周期。据陕西省地质局水文一队计算,市区和长安区大气降水渗入量为3.20亿立方米/年,约占天然资源50%左右,可见降水的垂直入渗是潜水的主要补给源,是影响潜水动态的重要因素。降水补给量的大小,取决于岩性、潜水位埋深、降水量大小与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地貌部位。渭河冲积平原以河漫滩、一级阶地入渗系数最大,二级阶地次之。秦岭北麓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下水埋深程度,由南向北变浅,故洪积倾斜平原前缘地带,为降雨入渗的有利地段,但因物质组成细,渗透性差,故入渗系数较冲积平原区小。黄土塬区的入渗系数与台塬面的完整程度以及潜水位埋深有关。塬面完整平坦,渗入系数大于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的残塬。据试验,潜水位埋深与入渗系数密切相关,黄土台塬洼地区,随着潜水埋深的增加,入渗系数减小,黄土台塬区,潜水埋深30~50米,入渗系数为0.05~0.15。

·上游侧向径流·秦岭浅部基岩裂隙水,以地下水径流的形式补给平原区潜水,其补给量仍占一定的比例。

·河流侧渗·河水与地下水在不同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河水在一定条件下为潜水的主要补给源泉,同时也是潜水排泄的场所。据沣河、灞河、渭河沿岸地带地下水观测资料,地下水位动态深受河流水位的控制,二者变化具有同步性。全市河流众多,对地下水补给量较大。涝河出山后全部潜入地下,干河床长达5千米,至丈大寺才溢出;潏河申店以上每年渗漏补给量5953万立方米;长安剪子河,出峪后至子午镇全部潜入地下;长安沣河—滈河之间,每年补给1100万立方米;黑河,渗漏系数0.34~0.65,出山后几乎全部潜入地下,至中游段溢出;高冠峪河太平峪出山后,大都潜入地下。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与河谷形态、河床地质结构有关。山区河床陡,多为石质河床,水流急,出山后流速骤减,产生大量垂直入渗,有的渗漏殆尽,全部补给地下水。河流中下游段,地势更为平坦,有的河床较高,沣河,形成地上河床,河水常年对地下水有明显补给作用。特别是傍河水源基地由于人为大量提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河流侧渗尤为显著。据研究,当保证率为75%时,灞河水源地河流侧向补给每日为10.53万~10.83万立方米,东北郊新水源地每日为15.8万立方米,可见河流侧向补给是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渠道和田间灌溉回归水入渗·西安市灌溉农业历史悠久,渠系纵横,对地下水补给亦起重要作用。河谷平原(包括山前洪积扇)和黄土台塬两大区,若地表水引水量为3.19亿立方米,地下水引水量为3.68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道为0.5,井灌为0.85,则每年田间灌水入渗补给量为1.20亿立方米,渠道渗漏补给量每年为0.76亿立方米,合计为1.96亿立方米。显然,回归入渗水也是地下水补给重要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