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

平王姬宜臼由秦襄公等护送,迁都雒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将岐邑(今岐山县东北)以西之地赐给秦襄公,封为诸侯。

秦宪公三年(公元前713)

灭荡杜(又称唐杜,即杜伯国旧地),亳 ()王逃往西戎。

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

在杜伯国旧地设立杜县。这是西安历史上最早的建制县。

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

穆公任好称霸西戎,改滋水为霸水(今灞河),并在近旁修建霸宫。秦昭王改名芷阳宫,秦庄襄王设立芷阳县(县治在今临潼县韩峪乡油王村一带)

秦共公二年(公元前607)

设扈邑,后改为   (今户县城北)

秦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62)

攻取晋栎邑(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

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

修筑栎阳城(今阎良区武屯乡古城村南),由雍(今凤翔南)迁都于此。

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

设立蓝田县(治所在今县城西)

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

在国都栎阳设立由政府管理的市场,各国富商纷纷入秦。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

按五家为一“伍”、二“伍”为一“什”编制户籍。

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

设立栎阳县。

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

卫国人公孙鞅由魏国来到秦都栎阳,劝说秦孝公采用“强国之术”。秦孝公颁布《垦草令》,开始推行封建改革。

秦孝公六年   (公元前356)

以公孙鞅为左庶长,在栎阳主持变法: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严厉法令。

秦孝公十三年(公元前349)

    由栎阳迁都咸阳。继续实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土地面积征税;推行县制,把全国乡、聚合并为41县,由令丞管理。

      设立高陵县(治所在今高陵县城西南)

①据《竹书纪年》。《国语·周语》:“宜王即位,不藉千亩”。一般多据此系于周宣王元年。②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秦本纪》作宁公。1978年宝鸡出土的秦公钟、秦公博,铭文都作“宪公”,可证《秦本纪》之误。③  据《史记·秦本纪》。《史记·商君列传》系于秦孝公三年。

      据林剑鸣《秦史稿》:根据实测,秦汉1铢=08克。②  据万国鼎《秦汉度量衡亩考》:秦汉1亩相当今069156亩。西南)。③据林剑鸣《秦史稿》:根据实测,秦汉1=231公尺.

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

开始按丁口征收口赋;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而不分户者,加倍征收。

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

开始使用圆形方孔青铜货币,面文“半两”,重12(合今96)    

秦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

赵国遣蔺相如携和氏璧入秦,在渭水南章台宫(今未央区高低堡子一带)拜见秦昭王。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

昭王嬴稷卒,葬于芷阳(今临潼县城西南)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

以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以蓝田等 12县为封邑。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

庄襄王异人卒,葬于芷阳。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

    任用韩国水工郑国开凿水渠,由仲山西瓠口(今泾阳县西北)引泾水到重泉(今蒲城县东南)入洛水,灌溉关中农田4万顷(约今 2766万亩)      ,高陵、栎阳受益,被称为“郑国渠”。

      开始营建骊山陵墓。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

蝗灾,大饥荒,疫病流行。

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

设置丽邑(今临潼县新丰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