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 、元

(公元960年~1367)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

是年  从是年起至乾德三年,按耕地亩数征调沿白公渠农民13万人,筑堰截拥泾水入白渠,恢复灌溉。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

九月  京兆人焦四等聚众起事,不久失败。

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

九月  十九日(公历112),京兆府地震,昼夜12次。

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

是年  在京兆府城置陕西路,京兆府属之。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

是年  僧梦英撰《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在长安刻成(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北宋景德三年(1006)

是年  太常博士尚宾主持整修郑白渠。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是年  知永兴军事陈尧咨疏凿龙首西渠,引   水入京兆府城,供城市用水。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

是年  饥荒,京兆府给贫民贷麦种。

    改昭应县为临潼县。

 北宋景    元年(1034)

正月  知永兴军事范雍奏准,首创京兆府学,赐国子监刊本九经,拨官田五顷供府学支用,招收学生137人。校址在今碑林博物馆南侧。

北宋景   三年(1036)

二月  整修三白渠   ,灌溉面积由宋初不到2000顷扩大到6000多顷,高陵、栎阳受益。

北宋庆历二年(1042)

正月  恢复榷盐法,实行食盐官收官卖,京兆府盐商被禁止。

北宋至和元年(1054)

    是年  京兆府设提举府学二人,并制定京兆府学学规。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学校规章。

北宋治平四年(1067)

正月  撤销设在京兆府的陕西路盐钞场。

北宋熙宁四年(1071)

    二月  在京兆府设立陕西学官。

是年  在京兆府设立陕西钱监,铸造铜钱。

北宋熙宁五年(1072)

    十一月  分陕西路为永兴军和秦凤两路,京兆府属永兴军路。

是年  在郑白渠上游开凿小郑渠,引泾水灌田。两年后又从仲山旁开凿石渠,引泾水东南流与小郑渠会合,再下流与白渠故道衔接。全部工程到大观四年(1110)完成,是为丰利渠,灌溉包括高陵在内的五县农田3953万亩。

北宋熙宁九年(1076)

    是年  宋敏求纂《长安志》20卷成书。

      京兆府始设惠民局,为平民诊病售药,兼理府治卫生事务。

北宋熙宁十年(1077)

是年  长安城商税年收入38000余贯 (1000钱为1),在全国大城市中居第16位。

北宋元丰三年(1080)

五月  知永兴军事吕大防绘制的《长安故图》刻成石碑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

北宋元   二年(1087)

是年  漕运大使吕大忠把《开成石经》由故唐尚书省西南隅移置于长安府学北面,即今西安碑林所在。这是西安碑林的创始。

北宋崇宁五年(1106)

是年  陕西路转运使司用银、绢、丝、绸等实物籴购粮食,平衡物价。

北宋大观元年(1107)

是年  升京兆府为大都督府。

北宋宣和二年(1120)

是年  复大都督府为京兆府。

北宋宣和六年(1124)

闰三月  初四(公历419),陕西路大地震。

北宋宣和七年(1125)

是年  改万年县为樊川县。

北宋靖康元年(1126)

十一月  金军南下,宋以永兴军路安抚使范治虚为陕西五路宣抚使,督率诸路勤王军队入援京师汴梁。

北宋靖康二年(1127)

是年  京兆府城穆斯林重修化觉巷清真寺。

南宋建炎二年(1128)

    正月  十三日(公历215),长安地震。

金将娄室攻占同、华诸州,围京兆府城。守军前河东经略制副使傅亮献城降金,经略使唐重等殉职。

唐贞元年间在郑白渠南开凿太白、南白、中白三渠,合称“三白渠”。  

         经制司僚属王择仁率军收复京兆府城。

九月  金军再犯京兆府城,经略使郭琰弃城退守南山义谷。

南宋建炎四年(1130)

八月  宋将吴    率军收复京兆府城。

南宋绍兴十年(1140)

    五月  金以宗弼为统帅分四路侵宋,权知永兴军事郝远开京兆府城门迎降。

    七月  永兴军统领辛镇在京兆府城下击败金军。

    金军犯       ,在骆谷东被击退。

金皇统二年(1142)

    八月  南宋割陕西秦岭大散关以北地予金国。

    十二月  陕西大旱,泾、渭、灞、     诸水断流。民缺粮,饿死人。

是年  金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京兆府属之。

金正隆二年(1157)

是年  京兆府尹完颜胡女、学正来昌国重修京兆府学。

金大定十年(1170)

是年  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卒,葬成道宫。弟子马丹阳在此修建大厅,题额“祖庭”。元代改为重阳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在今户县祖庵镇)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

是年  改樊川县为咸宁县。

金承安元年(1196)

是年  整修成国渠。

金兴定三年(1219)

四月  十八日(公历62),陕西路大地震,刮黑风,有声如雷。

金兴定五年(1221)

十二月  蒙古军攻克潼关,进入关中。

金正大七年(1230)

    四月  金迁徙京兆民于河南。

六月  蒙古军攻克京兆府城。

蒙古太宗六年(1234)

是年  蒙古军在京兆府各州县征科耕牛、农具,开荒种田,作为供给基地。

蒙古宪宗三年(1253)

    是年  皇弟忽必烈受封关中,遣尚书姚枢建立京兆宣抚司,以李兰、杨惟中为正、副使,减征常赋一半。

      分遣诸将屯田、转运。

      设立交钞提举司,印行宝钞(纸币)以佐军用。

蒙古宪宗四年(1254)

    正月  忽必烈从大理回京兆府城。以姚枢为劝农使,奖励农耕。以廉希宪(畏兀儿族)为关西道宣抚使。

      禁止掠取儒生为奴,将已掠得的儒生释放,编入儒籍。

蒙古宪宗五年(1255)

    二月  忽必烈以许衡为京兆提学,建立州县学校。

十二月  遣董文用邀请金故臣栾城李治来京兆府城,咨询治乱之理与用人之道。

蒙古中统元年(1260)

四月  世祖忽必烈以明安答儿为太傅,守京兆府。

蒙古中统三年(1262)

是年  设立陕西四川行尚书省,以京兆府城为治所,京兆府属之。

蒙古中统四年(1263)

六月  京兆府城穆斯林在大河西巷 (今学习巷)新建一座清真寺。

蒙古至元元年(1264)

    是年  陕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疏浚龙首渠西渠,引    水入京兆府城,并以支渠注入兴庆池。

 蒙古至元三年(1266)

是年  重修灞桥,长80余步(130),宽24(8),中分三轨,旁翼两栏,筑堤五里,植柳万株。

蒙古至元四年(1267)

是年  撤销栎阳县,辖地并入临潼县。

蒙古至元七年(1270)

三月  改陕西四川行尚书省为行中书省。

蒙古至元九年(1272)

    十月  封皇子忙哥刺为安西王,赐以京兆府封地。在京兆府城设立王相府,京兆府属之。

是年  在京兆府城附近安置大批南驱、放良、归顺等户,使当地人口增加将近一半。

蒙古至元十年(1273)

是年  安西王忙哥刺加封秦王。在京兆府城东北    河西岸营建安西王府(遗址在今西安城东北石家街东)。并疏浚龙首东渠,引   河水自长乐坡西北流入安西王府。

蒙古至元十二年(1275)

    是年  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京兆府城。后在他的《行记》中对此行见闻有专题叙述。

元至元十六年(1279)

    是年  改京兆府为安西路总管府。

      安西路总管府下设录事司,主管府城内户民之事。

元至元十七年(`1280)

    六月  安西王忙哥刺卒,其子阿南达袭封。

十一月  撤销王相府,复设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安西路总管府属之。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

是年  专设陕西行中书省。

元元贞二年(1296)

是年  骆天骧以宋敏求《长安志》为底本,补充金、元资料,分30类目纂成《类编长安志》10卷。

元大德十年(1306)

是年  陕西省城大饥荒,行省上报朝廷请准赈灾。安西路总管赵世延力主立即开仓放粮,万一朝廷不准,愿以家产补赔。许多百姓因此免于饿死。

元至大一年(1308)

五月  安西王阿南达争夺皇位失败,以谋逆罪被杀。翌年,安西王关中封地和赋税全部收归朝廷。

元皇庆元年(1312)

是年  改安西路为奉元路。

元延    元年(1314)

五月  为纪念京兆故儒臣许衡,仁宗颁赐玺书,在奉元城建立鲁斋书院,以奉元名儒同恕主持教事。

元延    七年(1320)

六月     终南景谷小高山僧圆明与苏子荣等50多人起义反元,圆明称皇帝。七月初被枢密判官章台带兵捕杀。

元至治三年(1323)

五月  奉元路行宫正殿火灾,被焚毁。

元泰定元年(1324)

    六月  渭水、黑水暴涨,淹没房舍。

九月  长安县暴雨,沣水涨溢。

元泰定二年(1325)

    是年  撤销永兴银场,允许民间开采,以所得12上缴官府。

      陕西久旱,至泰定五年(1328)。大饥荒,“人相食”。

元天历二年(1329)

    二月  临潼、咸阳两县和畏兀儿(即回鹘族)800多户告饥,陕西行省以宝钞13万锭赈济咸阳,麦5450石赈济临潼、100多石赈济畏兀儿。

元至元六年(1340)

八月  陕西行省在开元寺北(今解放商场附近)设惠民药局,以本钞240锭购置药物,选良医主持,为贫民治病。

元至正二年(1342)

是年  陕西行台治书御吏李好文为宋敏求《长安志》补绘地图,合成《长安志图》。

元至正十七年(1357)

二月  红巾军李武、崔德围奉元城。察罕帖木儿率元军入潼关,李武等战败。

元至正十八年(1358)

二月  在奉元路设局印制宝钞,以供军用。

元至正十九年(1359)

五月  关中“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民大饥”。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

六月  陕西元军各路将领互相混战。孛罗帖木儿遣竹贞进奉元城。扩廓帖木儿遣貊高与李思齐合兵进攻奉元城,竹贞降。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五月  李思齐、张良弼、脱利伯会盟于含元殿遗址,推李思齐为盟主,合谋抵抗扩廓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