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道情在传唱

长安道情也称关中道情,因在演唱中有数人帮腔伴唱,又名“拉波戏”;又因 使用伴奏的乐器有渔鼓、简板、梆子、二胡、笛子等,故名“渔鼓”。长安道情以 坐班清唱和皮影戏等形式流行于长安城乡,尤其是杨庄魏家岭、扯袍峪和长安剧团 等地方。 长安道情源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距今已有千 余年。唐《续仙传》载:“蓝采和手持拍板唱踏歌行乞于市”。宋代长安道情产生 了“民间以竹,径二寸、长五尺,冒皮为鼓为节奏”等新的伴奏乐器。元代,长安道情走向戏剧化,被选用到元杂剧中。清代,西安周边除长安子午、杨庄、引镇、 杜曲等地外,今鄠邑、周至、蓝田、高陵和西安市区还涌现出了专门的长安道情班社,并与皮影戏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表演形式。除传承唐宋旧乐外,还汲取了南北曲调,有的还直接采用了民间小调和秦腔音乐。 长安道情演唱不用搭台,毋需装扮,长期以坐班清唱形式在长安农村广为传唱。其发展史承载着我国民间音乐,戏曲艺术、乡俗礼习、宗教文化等多学科的衍变信息。保存着较为丰实的史料,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研究价值。长安道情分生、旦、净、丑诸行当,唱腔婉转悠扬,舒如行云流水,高昂激 越,跌宕起伏,韵味悠长。其音乐结构以“板腔体”为主,兼用“联曲体”的综合体制,穿插运用“词牌”,用梅笛演奏,配以渔鼓、简板、梆子、碰钟、三才 板,辅以三弦、板胡、二胡、笛子等,敲拉演唱,自娱自乐,备受广大群众欢迎 和喜爱。曲目按唱词结构的不同,分为“正扎戏”和“乱扎戏”两大类。长安道 情的演唱语言以关中语系中西安市长安区的地方语音为基础。演唱腔调激昂,动作铿锵有力。 

民国时期,南乡高山庙道情社影响较大,曾涉足蓝田县西南一带村镇,演出剧目40余种。1927年春节期间上演著名曲目《康熙王游南京》。魏家岭道情社成立于 1946年春。主要艺人有:魏生凯、魏克已、魏生华等人。演唱于今长安区的东南部和蓝田县西南部地区,无论上山朝庙会,村堡过古会都有他们的身影。演唱活动不需要过大的场地,不费多少财力,人员不多、行头简便,三几条长凳,一两张坐椅即可。 解放初期,长安道情班、会、社,主要分布于当时长安县南的子午峪口,东南的杨庄街道扯袍峪、魏家岭、葫芦坡、高山庙村、侯官寨(上堡子)、大寨、小寨等沿山地带。目前,扯袍峪、魏家岭、侯官寨等班社仍在演出传唱。魏家岭道情社名老艺人先后有:刘传福、魏成利、魏克祥等十多人。扯袍峪村道情社名老艺人先后有:屈应和、周虎子、李文斌、郭明娃、车全举、屈平善、侯春明、李荣、黄国栋、杨汉章、 徐吉甫、车岁马、屈红红、周小红、田秀英等。 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长安县剧团于1957年开始对这一古老的剧种进行挖掘 整理。1958年,长安县剧团的编导和文艺工作者,深入蓝田、户县、华阴及西安市 郊部分农村,采集民间道情曲调和剧目,在长安民间道情音乐的基础上整理创编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道情曲目,并搬上了舞台。先后排演古典道情剧《槐荫媒》《四岔捎书》等。 1959年,长安县剧团创作干部王昭玺整理的长安道情传统剧《隔门贤》,参加了西安市戏曲观摩演出和陕西省表演艺术团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得市级奖。演出版本被原长安书店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再版,《隔门贤》也被省内外一些地方剧团 作为传统保留剧目。 1960年,在西安市文化局文艺研究室的协助下,长安县建立道情剧团(长安二团),排演大型道情戏《墙头马上》,并代表西安市参加陕西省新剧种汇演,获得导演和音乐设计奖,为长安道情的继承与发展积累了经验。 1961年,长安道情剧团根据同名川剧排演了大型长安道情古典戏剧《鸳鸯谱》,获得了广泛好评。 1977年,长安道情剧团首次用长安道情排演了革命现代戏《江姐》,王昭玺担任 音乐设计与配器,作曲者不仅注意发挥长安道情的板腔体功能和别具特色的“嘛韵”手段,而且对其联曲词调进行了大胆改变和尝试,使用了单管混合乐及重唱合唱形 式,较好地吸收融化了歌剧《江姐》的音乐设计特色,在演唱方式上也进行了可喜探 索,演出好评连连,在省市电台和电视台多次播放。 2008年,长安道情剧团创作排演了大型长安道情现代戏《祥云谷》,用传统的长安道情演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故事,同时参加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获得了多项奖励。 2009年,长安道情被分别列入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昭玺、 刘传福和全建昌、屈平善被评为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道情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12月5日,长安道情剧《隔门贤》在北京中央剧院演出,长安剧团演艺人员的精彩表演,为全国戏迷展示了长安的本土文化,弘扬了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长安道情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作为长安区和西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 目前,除过魏家岭、扯袍峪等班社传唱长安道情外,长安剧团也在传唱发展, 为广大群众进行演唱。 2018年扯袍峪道情社的屈平善、车岁马、侯春明、屈成善、屈俊录、屈俊民、 宁广彦在陕西师范大学成功演出《槐阴媒》,受到音乐系广大师生的欢迎。2019年 扯袍峪道情社在韦曲步行街长百新市艺术节举办的“长安全明星艺术大赛”中身着 彩装表演了精彩的长安道情;2021年9月8日,屈平善、车岁马、侯春明、屈成善在 “非遗乡集”演唱了《夸官》;2019年9月23日,在杨庄街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汇演 中,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2021年3月27日,扯袍峪道情社的屈平善、侯春明 在何家营鼓乐社演唱《乌盆告状》。2021年1月15日,在秦岭野生动物园“非遗过 大年、文化进万家”演唱。2021年7月31日,扯袍峪道情社的车岁马、王振茂、屈 俊禄、屈平善、侯春明、屈成善等在陕西师范大学演出《夸官认母》,受到广大师 生的欢迎。2023年国庆节李荣、侯春明、田秀英、周小红、屈红红、黄引玲、薛绪民、杨汉章、屈平善等人身着戏装在杨庄街道举办的“树文明新风、促乡村振兴”“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汇演中表演《八仙庆寿》,受到干部村民的热烈欢迎。 时代在变迁,民间演唱艺人依赖口口相传,没有专门资料凭经验演唱,再加上是业余的,演唱者为了生计而忙碌。笔者先后多次乘车到杨庄上堡子、魏家岭等地调研,同民间道情艺人座谈交流,后将调研写成提案,得到区政协重视办理。 

目前,长安道情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掌握曲谱和唱腔的老艺人年事已高,有的相继去世,能演会唱的老艺人所剩无几,弘扬传承面临新困难。如何及时地抢救、传承和保护长安道情,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尽快抢救挖掘的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和杨庄街办、村组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更多民 间艺人积极参与其中,长安道情会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必将在祖国艺术百花园 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作者每小平,系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