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泥叫叫

泥叫叫是西安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泥玩具。现在从事泥叫叫制作的手艺人主要集中在西安灞桥区和鱼化寨两处。

泥叫叫在当地又称娃娃哨,据考证与西安半坡出土的单音泥哨一脉相承。它的最初形态是相对简单的鸟、鱼、猪等动物形象,后来发展出了造型较为复杂的《二进宫》《黑叮本》《打銮驾》《牧羊圈》《潘家颂》《西游记》等戏曲人物形象,以及八仙、福禄寿三星等民间神祇形象,目前样式上已经有上百种之多。

泥叫叫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用稍有黏性并且干净的土和泥在模具上成形,阴干两天即可烧坯。烧坯先用铁箅子在火炉上预热,然后直接放火炉内,烧至半红即可钳出。接着上色,上色完后再刷一层清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安城隍庙的泥叫叫生意红火,附近鱼化寨村的泥叫叫发展成为一项产业。从普通的儿童玩具,到丧葬仪式中的祭祀道具,泥叫叫是关中地区民俗文化当之无愧的“活化石”。手艺人是手艺的命之所系,泥叫叫之所以能够存留至今,离不开一代代手艺人辛苦的付出与奉献。

白鹿原泥叫叫的传承人徐文岳,1932年生。老人高小文化程度,自幼喜爱绘画。1950年的一天,姐姐从外面带回了一个泥叫叫模具,喜欢画画的他便开始尝试用这个模具做了泥叫叫到城隍庙卖,自此便与这门手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成后,徐文岳自己创造形象,制作模具、选泥烧制、彩绘。1951年,徐文岳参加了工作,他的泥叫叫制作中断了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后,徐文岳退休在家重拾手艺制作泥叫叫。他曾为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郊区文化馆、龙首村展览馆制作了展出用的泥叫叫。1985年,徐家给北京玩具厂做了一批作品,远销日本。同年,西安市文化馆选送了徐文岳的“八仙人物”泥叫叫在巴黎中国民间艺术馆展出。

徐氏泥叫叫工艺多以中国古典戏曲或者小说作为创作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黑叮本》取材于秦腔中关于《明史·马保列传》中的人物故事,《打銮驾》根据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人物形象创作,《放饭》根据古典秦腔剧《牧羊圈》一折创作,《升官》根据秦腔名段《潘杨讼》创作,《西游记》根据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创作,《八仙》根据民间神话故事创作。人物造型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虽有模具制作,但是经过彩绘之后,不同人物形象皆能体现独特的性格特征。徐氏泥叫叫还不断向生活领域拓展题材,创新了《福禄寿星》《秦兵马俑》《仙佛人物》《动漫人物》等彩绘作品,适应了当代人的娱玩趣味。

徐文岳的泥叫叫作坊是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挂牌的首家“白鹿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承担了向社会传承泥叫叫技艺的责任。刘新霞是徐文岳的儿媳,是徐家泥叫叫的第二代传承人。1983年,刘新霞嫁入徐家后,跟随家人一起制作泥叫叫,她心灵手巧,很快喜欢上了这门工艺,从艺30余年从未间断。如今,由于徐文岳年事已高,家中作坊基本上是刘新霞在打理。2010年以来,刘新霞先后参加了首届灞桥区白鹿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艺术节西安分会手工艺比赛、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等手工艺展览或赛事活动,她娴熟的技艺和善于创新的艺术追求为她赢得了广泛认可。刘新霞在继承徐文岳传统泥叫叫样式的同时,也发展出更多贴近当今生活的喜羊羊、熊大熊二、十二生肖等卡通形象及兵马俑旅游纪念品形象。刘新霞介绍,现在泥叫叫大批量的订单较少,主要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愈发重视,泥叫叫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销路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