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陶埙手工制作技艺

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依据对近代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实物鉴定,它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创作出来的乐器,早期的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由于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空气流穿过石头上的空腔,形成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人民的灵感,制成了石埙。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逐渐出现了骨埙、陶埙。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哨,就是用细泥捏塑而成的,是埙的原始形态。

陶埙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于半坡遗址展览馆的阴育锋,1999年赵军师从阴育锋学习做埙工艺。经过几年师傅手把手传授,赵军娴熟掌握陶埙的制作、烧制、雕刻各种陶埙、陶器、陶制品等,他吸取历代埙的形状,制作出梨形、鱼形、葫芦形、扁形、竹节形、牛头形、弹头形等各种陶埙,雕刻有浮刻、硬刻,图案有花、鸟、鱼、字、人物、动物、十二生肖、苏绣图案、吉祥图案等。

2005年,赵军在传承原技艺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手工拉坯的带隔音板,双腔陶埙,得到了阴育峰先生的赞扬,后又将其运用到梨形、弹头形、葫芦形、圆柱形等埙的制作中,使埙的音域和音色升华到更高层次,他制作的埙可以按十二平均音律定调,在三个八度音域内制作出各种调式变换演奏的陶埙和高音埙。

2013年,陶埙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陶埙的制作工具及材料:红土、水、大小盆、过滤网、烧窑、铅笔、各种自制刻刀、修坯刀、成型刀、画针、丝线等。陶埙的制作工序:

1.选土洗泥

(1)选用红胶泥(红土)瓷土。(2)晒土(将选好的土晒干备用)。(3)泡土(将晒干的土用水浸泡3—4小时成泥浆状)。(4)过滤(将泥浆搅拌均匀,用细沙网过滤,滤出杂物,沉淀到池子中)。

2.手工揉泥

(1)将沉淀的泥放在阴凉处,阴干到一定的比例。(2)将阴晒好的泥顺着一个方向反复揉挤均匀备用。

3.手工拉坯

(1)开启拉坯机将适量的泥放到拉坯机上,用双手挤压到中心位置,找准中心,将泥做出所需要的泥坯埙形状。(2)将做好的泥埙坯阴干到一定的比例。(3)修坯:将阴干到一定比例的泥埙坯放置到拉坯机上,找准中心,用修坯工具修整光滑。

4.手工压光

(1)将修整的泥埙坯,用电光纸磨压修整光滑。(2)开孔,按照埙所需的孔数、孔位、开孔。

5.阴干:将压光滑无痕的埙坯,放到室内让其自然阴干。

6.调音(调音分:湿调、干调)

(1)湿调:将开孔后的埙坯孔用校音器调到所需的调上。(2)干调:将烧制后的埙坯孔用校音器依次调到所需的调上。

7.手工雕刻(雕刻分:浮雕、硬雕)

(1)浮雕:将手工压光后的泥埙坯,用浮雕工具画出所需的图案,再用浮雕刀刻出所需的图案,如花、鸟、鱼、字、人物、动物、十二生肖、苏绣图案、吉祥图案等。(2)硬刻:将烧制好的陶埙坯子,用铅笔画出图案,再用硬刻刀刻出所需的图案。

8.烧制(烧制分:红陶窑、黑陶窑、木纹陶烧制)

(1)红陶窑:将完全阴干后的埙坯,放置到窑内的架子上封上窑口点火烧,先用小火烧3—4小时后,再起大火烧5—8小时,从观火口看窑内的埙坯全红后,就算烧制成功。(2)黑陶窑:将完全阴干后的埙坯,放置到窑内的架子上,封上窑口点火烧,先用小火烧3—4小时,再起大火烧4—7小时,从观火口看窑内的埙坯开始发红时,添加大量的木头、烟煤封上烧火口和烟囱,封置8—9小时。(3)木纹陶烧制:木纹陶烧制方法和红陶烧制方法一样(注:要在用泥揉泥时,将红泥和瓷泥揉在一起,通过拉坯机的转动就会出现木纹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