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陵墓

    [白家老官台文化墓葬]  位于临潼县白家遗址中,属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距今不晚于7000年。共发掘墓葬17座,分布零散,但属同一墓地。墓坑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个别为不规则圆角方形,一般长1.8~2.1米,宽0.6~0.7米,深0.15~0.25米。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西或西北、西南;亦有2座屈肢葬墓,头向东或东南。半数墓无随葬品;余则随葬品较少,有陶、石、骨器及兽骨和猪獠牙等,一般置下肢附近。

 

    [半坡仰韶文化墓葬]  位于灞桥区半坡遗址中,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距今约6800~5600年。共发现成人墓葬174座,多埋在遗址大沟外北部的氏族公共墓地,一小部分埋在沟外东、东南部,亦有2座屈肢人骨架在居住区的窖穴中。墓坑是一凹槽,只能容下尸体和随葬品。葬式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少数为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另有2男(应系兄弟)、4女(应系姐妹)的同性合葬墓各1座,约为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还有把死者手指或足趾骨埋于填土或放在陶器内的现象,当属“割体葬仪”。埋葬的头除向东1个、向南7个、向北九个外,其余均向西。其中71座仰身直肢葬墓有随葬品,共308件,以陶器最多,多放于下肢和脚下,组合为钵、罐、尖底器,钵(两种)、尖底器,罐(两种)、壶及钵、罐、壶等几种;装饰品次之,多放在佩戴的部位如耳下、腰间或手上;亦有工具如石球、有孔蚌刀、陶锉等。   

 

    共发现小孩瓮棺葬墓73座,多在居住区近旁。墓坑多为圆而深的竖穴;棺以钵或盆为盖,与瓮相扣合,多在盖底凿一孔作为灵魂的出入口。此外,在居住区内发现幼儿土坑墓3座,其中1座女孩厚葬墓,不仅随葬品丰富精致,而且是半坡遗址中发现的惟一有木板葬具的墓穴。

 

    [姜寨新石器时代墓葬]  位于临潼县姜寨遗址中,共发现仰韶文化半坡、史家、半坡晚期类型和陕西龙山文化的墓葬700多座,最早的距今约6600~5800年。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葬约400座。其中成人土坑墓集中在沟外的墓地,坑位多数较规整;多为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亦有单人或数人的二次葬,头多向西;普遍有少量随葬品,多为陶器、装饰品和生产工具。儿童瓮棺葬大都分散或成群分布在房屋附近,亦有与成人同埋公共墓地的。葬具为夹砂红陶瓮上扣陶钵或盆,也有罐、钵相扣者,有的盖上有小孔,个别小孔上盖一块小陶片。极少数瓮棺内有数件随葬品。   

 

    仰韶文化史家类型墓葬294座。其中土坑墓集中在公共墓地内,墓坑多为方或长方形竖穴;盛行多人二次合葬,一坑内常有20具左右人骨,多的达70~80具,一般分排分层头朝西整齐安放,头亦有向西南、西北的。随葬品有石、骨、角、蚌制生产工具和陶质生活用具,个别器物内有黍(糜子)。瓮棺葬多分布于墓区的东、东北部,瓮棺的放置以平放和直立放占大多数,向上和向西为主,葬具用瓮、罐、缸、大型尖底器、钵等,盖有用钵、盆、器盖等。有25座是成人二次瓮棺葬,77座为儿童瓮棺葬,1座为成人或3个小孩合葬。    

 

    仰韶文化半坡晚期墓4座。其中土坑墓1座,竖穴,墓圹清晰。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偏北,面北;无随葬品。儿童瓮棺葬3座,无随葬品。陕西龙山文化墓葬7座,均在房屋附近。其中6座为土坑墓,墓圹为长方形。仰身直肢葬,头向西;无随葬品。瓮棺葬1座,葬具为泥质灰陶篮纹罐上扣一件灰陶豆,直立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