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明清陵墓

[杨砺墓]  位于户县庞光乡杨家堡村北约400米处。现存封土呈圆丘形,直径约215、高4.9米,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建。原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宋进士杨砺墓”碑一通;1976年后,杨砺后代在原墓址南约100米的路边用红砖修砌两坡式碑楼一座。

[淳于广与周氏合葬墓]  位于莲湖区简家村热电厂。1990年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清理。此墓为土洞墓,在西侧有竖井式墓道,平面略呈梯形,东宽西稍窄,残长2米,东宽1.32米,深3.56米。墓室平面亦呈梯形,西宽1.46米,东宽2.66米,长3.35米,高约2.8米,拱形顶,西壁残高2.3米,东壁有长方形小龛,封门用长方形条砖铺砌,高2.3米。墓室内南、北部各置一棺,相距约02。北边人骨较纤细,当为女性;南边人骨较粗壮,当为男性。两具人骨皆仰身直肢,头向东。   

随葬品有陶釜、白瓷灯盏各1件,置墓室东部;瓷筒腹罐3件,置小龛内;玉带1副,置男性骨架腰部;铜钱有开元通宝、天禧通宝等十三种七百多枚,置两骨架的腰腿部;另出土水晶珠1件。

[潘顺夫妇合葬墓]  位于北郊枣园村西北医疗设备厂内。 1988年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清理。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潘顺卒于金明昌二年(1191年),次年迁葬于此。   

此墓为竖穴土洞墓。墓道在南,上口长2.35米,南宽0.94米,北宽1.15米,深38。墓室长2.5米,南宽1.35米,高14,土坯封门。棺木已朽。二具人骨皆仰身直肢,头向北。   

随葬品有灰陶罐3件、灰陶釜5件、铁猪1件、铁牛1件和方砖墓志1方。

[元刘义世墓]  位于灞桥区洪庆乡惠家村南砖窑附近。1983年陕西省博物馆调查。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刘义世原为大同路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元世祖至元初年迁至奉元府咸宁县东陵乡(今址),与妻于氏合葬于至正四年(1344年)。   

此墓墓道在西,已被破坏。墓室为长方形土室,长2.6米,宽1.7米,高175,拱形顶,墓底铺砖,后壁开上、下两个小龛,门口平放一块方形、无盖石墓志。   

出土黑胎陶质明器40件,多放于墓室南、北壁附近,有鞍马、牵马俑和男女侍俑;陶龙和三足炉分别放在上、下龛内。此外还有碗、杯、碟、盆、罐、勺、扁壶、瓶、腊台、仓、灶、器盖、支座、案等器物和驮物马、猪、牛、羊、狗、鼠等俑类。

[长安凤栖原元代砖雕墓]  1985年西安市文物园林管理局在长安县北原上的西北电力建设局基建工地清理出战国至清代的古墓530座,其中元墓1座。此元墓的墓道为竖穴土坑,长25、宽128;甬道用砖券砌,长0.8米、宽0.9米;墓室长2.5米、宽2.7米,为八角形砖砌穹窿顶式结构。墓室布局相似于一个四合院,为砖雕仿木结构,有枋柱、斗拱、棂子窗等。墓内砖雕保存较好,供养人、如意、狗、猫等图案采用浮雕或阳刻的表现方法,这在西安地区元墓中少见。此墓为研究元代建筑和砖雕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山门口元墓]  位于雁塔区沙滹沱村南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内。 1988年西安市文物园林管理局文物管理处清理。此墓为双室土洞墓。斜坡墓道在东,宽约1.2米。甬道长1.5米、宽1米,砖封门。前室平面近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长2.78米。后室呈长方形,东西长2.13米、南北长12。前、后室均为砖铺地面。后室的木棺、骨架已朽。从朽迹看,木棺长204、一头宽0.68米、另一头宽085,葬式为单人仰身直肢,头向西。   

出土男女俑、马、骆驼、鸡、狗俑及炉、罐、瓶、碗、蒸笼、仓等陶、瓷器20件,其中胡人俑和三彩瓷枕在元墓中少见。

[户县元贺氏墓]   位于户县秦渡镇张良寨村北约500米处。1978年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户县文化馆共同发掘。西北墓内出土石墓志一合,墓主贺胜在元代任光禄大夫、左丞相等职,逝于泰定四年(1327年)。中间墓内出土墓志铭一合,墓主贺仁杰是贺胜之父,在元代任光禄大夫等职,卒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东南墓内出土未刻字墓志一合,墓主可能为贺仁杰之父贺贲。   

三座墓均为砖石合砌,斜坡墓道两壁涂白灰泥,用砖或四方青石封门;墓室呈方形,底铺长方形石板,四壁下部砌长方形青石条,四壁上部及顶部用青砖砌成。其中贺胜墓墓道长3.1米、宽1.24~1.45米;墓室南北向,边长4.1米、深3.4米,四壁残高1.35米,四角攒尖顶,底部和四壁涂白灰泥;墓门用青砖封堵,门外东侧置一直径05的大圆石,墓志石置于墓门口;墓室内的棺椁南北向,有男女人骨架各一具,男西女东。    

贺胜、贺贲墓随葬品丰富,贺胜墓131件,有男牵马俑、男胡骑驼俑、男卫士俑、男女侍俑,动物模型及仓、瓶、蜡台、香炉、罐、碗等器物和天元元宝,绍圣元宝、五铢、开元、景元等钱币。

[明秦藩王墓群]   位于长安县少陵原、鸿固原及凤栖原上,有13代秦藩王,即愍王朱、隐王朱尚炳、僖王朱志堩、怀王朱志钧、康王朱志20190319175607.jpg、惠王朱公锡、简王朱诚泳、昭王朱秉20190319175706.jpg、定王朱惟焯、宣王朱怀埢、靖王朱敬镕、敬王朱谊澏、朱谊漶,及一个世子朱敬珍的墓葬。13代藩王墓葬年代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即愍王朱樉葬年)到嘉靖四十年(1561年,即宣王朱怀埢葬时),历时166年。   

墓群占地面广,排列整齐,若以第一代秦藩王朱樉墓为中心,墓与墓之间相距不到3公里。墓冢封土多在,均坐北面南。神道两旁多分布大型石雕,有望柱(华表)、石麒麟、石虎、石狮、石羊、石马、石文官、石武官像等,现存总计70多件,有的神道前还保留着《神道碑》、《御祭碑》和《记墓碑》。   

这些墓有许多僭越礼制的现象。如明制诸藩王“茔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而愍王朱樉、隐王朱尚炳、简王朱诚泳墓均超过此制。又如明制秦藩王墓石刻为“石人二,文武各一;虎、羊、马、望柱各二”,而现存于诸藩王墓的石刻,除上述礼制规定者外,大都有石麒麟、石狮,且石马有超过一对甚至为三对的。这些问题可能与西安在当时全国所处的重要位置,即秦为“天下第一藩国”有关系。

【愍王朱樉墓】位于杜陵乡大府井村东北。朱樉系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秦王;十一年(1378年)就藩于西安,镇守关中和西北;二十八年(1395年)薨。   

此墓坐落在鸿固原的最高处,其他藩王墓环拱周围。封土呈圆锥形,周长187米、高约20米。从地面散存的黄、蓝釉琉璃瓦片看,原有陵园建筑。现墓南神道两旁有明初雕刻的大型石雕16件,由南向北,依次为望柱(华表)、石踞虎、石羊、石麒麟、石马、石文官、石武官、蹲狮各一对。这些石刻造型和刻工精美,为明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此墓西北有一座墓冢、东南有四座墓冢。而嘉庆《咸宁县志·陵墓志》记载;隐王朱尚炳,僖王朱志、怀王朱志钧、昭王朱秉木双墓俱在左右。现已出土昭王朱秉木双妃萧氏墓志,可资证昭王墓的具体位置。   

【康王朱志20190319175607.jpg墓】  位于大兆乡康王井村北。原有墓冢三座。东边墓冢1960年左右被平掉。西边墓冢只留西北一角,东西长20米、南北宽16米、斜高17米,顶为圆形,1979年取土暴露墓室,为砖券墓。中间墓冢距西边墓冢40米,保存较好,封土南北20米、东西18米、斜高12米,神道在封土南侧正中,现存龟座二块、石狮、石人、石马各一对。

【惠王朱公锡墓】 位于大兆乡庞留井村东北。原有墓冢三座,“八”字形排列。西边墓1970年左右塌陷,墓内出土木俑。中间和东边的墓相距23米,封土保存较好。东边封土四边各长19米、斜高12米。中间封土四边各长20米、斜高15米,圆锥形顶。神道在其南侧正中,长约500米,自北而南有“皇明秦惠王及妃王氏合葬墓碑”、“大明宗室秦惠王神道碑”各一通,石翁仲、石马各两对,石麒麟、石羊、石虎、石幢各一对。   

【简王朱诚泳墓】  位于杜陵乡简王井村北。现存封土周长117米、斜高23米。神道在其南侧,现存石翁仲、石马各二对,石麒麟一对,原有石经幢被移用。1989年墓室被盗,出土彩绘仪仗俑、陶马等321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定王朱惟焯墓】  位于杜陵乡大府井村东北约400米处。现存封土周长173米、斜高26米,圆平顶的直径为7.1米。神道在南,有石狮、文武石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石麒麟、石幢各一对。此封土东南有墓冢四座;西南有墓冢一座,俗称“秦引王墓”。整个墓地呈“八”字形。   

【世子朱敬珍墓】  位于杜陵乡十字井村北。封土无存。现存石碑一通和石马、石麒麟各一对。墓碑记敬珍为明秦王世子,元妃所生,自幼聪敏,因早逝,父痛以王礼葬之。   

【东五村秦王府无名冢】  位于大兆乡东五村北约500米处。现存三座墓冢,呈“品”字形排列。中间墓冢东西长35米、南北长34米、斜高21米。神道在其南,长约200米,自北向南,有石马、文武石翁仲各一对,翁仲南又有石马三对。

[明安僖王墓]位于长安县韦曲原东四府井村北约300米的土壕断壁上。封土高542,墓门暴露,墓道被挖,仅残存墓底部分。1954年陕西省文管会清理。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安僖王,讳公铄,为明英宗时兴平庄襄王之次子,卒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   

墓道为斜坡。墓门是用砖瓦仿木结构的形式砌成,石门半掩,有铁锁,门外用五块长方石横置叠砌封门。墓室为砖券长洞,以二道门隔为前、后室。前室长3.85米、宽4.25米、高4米,东、西壁各有一龛,后室长9.15米、宽4.1米、高4.35米,东、西、北壁各有一龛,北半部砌棺床,人骨头向北。二道门敞开,亦为石制。   

出土物以木俑最多,有女乐俑、侍俑、骑俑40个,多置于前室的二龛内。此外有玉饰(可能为玉带上的镶玉)14件,木斗拱2个,开元钱2枚、皇宋钱3枚、天禧钱1枚、宣和钱1枚、至和钱1枚,墓志一合,鎏金铜饰残片4片,瓷碟1个。

 [西安净水厂明清墓]   位于雁塔区金滹沱村北。 198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考古队清理出汉墓41座、唐墓16座、明墓3座、清墓4座。   

【净水厂明墓】 据出土墓志记载,这三座墓可称为“管氏家族墓”,其墓主分别为竹鱼先生管鲸与夫人王氏、都察院副都御史管楫(管鲸次子)与妻李氏、竹木管朴(管鲸子)和原配李氏及继配程氏。   

这三座墓均为斜坡带天井的洞室墓,墓道均在北。管楫墓在最西边,墓道上端口长8.3米、宽0.9米、深145,斜坡长101、宽1米、深5.75米,靠近洞室处有一竖井墓道长2米、宽0.75~0.9米;过洞连接墓道及天井,长3米、高12;墓室呈扇形,长2.2米、宽18~26,无封门。管鲸墓居中,墓道上端口长10米、宽1米、深105,斜坡长11.1米、宽1米、深6.45米,靠近墓道南端有一竖井墓道长3.26米、宽08~1米;过洞连接墓道及天井,长3米、高15;墓室位于天井两侧,平面呈方形,边长24、高15。管朴墓形制同管楫墓。   

管楫墓有大、小两个青石椁,椁底铺有青膏泥,青膏泥上有数块木炭。管鲸墓亦有大、小二个石椁,椁底铺有草木灰。管朴墓有三个木椁,中椁稍大,左、右二椁相同。这三座墓均使用木棺,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向南的夫妻同穴合葬。   

随葬品除均有墓志(管楫墓有二合墓志;管鲸墓有一合墓志;管朴墓有一方墓志,无盖)外,还有“元丰通宝”、“嘉祐通宝”等北宋钱币33枚。

【净水厂清墓】  据出土墓志记载,这四座墓的墓主分别为清云南楚姚、蒙景等地总兵都督柳中斋、中斋之子柳伯超、伯超知配吴大君和半山原老人陈懋华,他们分别卒于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和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陈懋华墓呈“甲”字形,竖形墓道;长方形竖穴墓室似庭院,四壁砖砌,有屋檐屋脊,四壁两端立脊兽,檐下有斗拱和浮雕刻花;墓门用砖砌券,以石板封门。此墓为夫妇合葬墓,男的为一棺一椁,棺外用三层布包裹,漆为黑色,棺两侧和两端绘有牡丹贡品和书琴纸画、棋盘屏风。   

其余三座墓均为土洞式,墓道前宽后窄,呈梯形竖穴;墓门由石质门楣、木门框、门闩、龙首脊及门构成,石门上刻人物、鹤或莲花等;墓室为长方形土洞、拱顶。三墓各有一棺一椁,棺身有浮雕或彩绘龙纹、人物、鸟兽、花草、山水树木等。

[王九思墓]位于户县甘亭镇六老庵村北“王家坟”内。王家坟系县北街王氏祖坟,原面积136亩,古柏千株,封土按昭穆次第排列,亦有石马、石羊、石虎置于道侧。九思墓封土略大,于“文化大革命”中平毁。现王家坟园被辟为户县苗圃。   

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从吾墓]   位于碑林区大学南路西段。墓园原占地14亩多。封土在路南陕西省公路局职工医院内,“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毁,墓室被挖开。1979年建医院时在封土处留地4.8亩,为绿化保护区。神道在西北大学新村内,1987年基建中挖出石人、石马、华表等石刻,由冯家村冯从吾后裔保护。

[李颙墓]位于周至县二曲镇八一村。原有墓地190平方米,周筑土墙。封土圆丘形,直径约3米、高约3米。“文化大革命”中封土、石碑皆毁。1976年后在原址划定800平方米作为保护范围。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丰川墓]位于户县甘亭镇南河头村北约300米处。墓冢为圆丘形,直径3.3米、高13。墓前有圆首石碑一通,中间碑文为“大清理学名儒丰川王先生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