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生态区

◆概况西安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东北部,是全国首个以生态命名的开发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及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开发区,肩负着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轴线、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历史使命。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千米,集中治理区89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辖区常住人口55万人。2004年成立以来,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城”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模式,推进全域“生态化、旅游化、景观化、重点区域花园化”建设,形成“3支柱3主导2特色”产业格局,通过“文化+旅游+生态+服务”,着力打造“现代、时尚、国际化”新浐灞。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目标再提高、任务再增加、标准再提升”总要求,以服务保障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总抓手,以十项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发展,产业发展、城市提升、民生建设、生态保护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较好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年生产总值306.87亿元,增速1.4%;服务业增加值18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2亿元;市级重点项目投资386.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82亿元,增速5.9%;利用外资18700万美元,引进内资676.25亿元,净增“五上”企业22家。签约招商项目23个,投资金额283.08亿元,引入招商蛇口等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个。

◆服务保障十四运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顺利保障马拉松、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赛事,受到省市高度肯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重型馆、进口博览馆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长安书院主体封顶泛光点亮,18条市政道路、兴运大桥、浐灞隧道陆续通车,47.7千米浐灞河绿道、3座灞河慢行景观桥贯通开放。城市形象日新月异,聚焦三大片区,完成“七村一区”拆迁,改造老旧小区15个,落地线缆54.9千米,整治违建23.3万平方米,“蓝红”屋顶90万平方米,提升外立面123.5万平方米,完成330kV高压迁改,实现史家湾村、赵村拆迁尾留户清零。赛事活动圆满顺利,完成封闭集结等5大保赛任务,全运会、残运会累计封闭集结3500人,接待盲人足球运动员112人,完成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开闭幕式、马拉松、火炬传递沿线保障。点亮747栋建筑,打造浐灞河洲头岸线、会展中心、长安塔三大盛会舞台。

◆疫情防控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实施以管保控,在全市范围内较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指挥体系提级管理。成立生态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办九组”,与生态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体系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扁平化管理,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行动的指挥体系。防控措施精准管控。建立班子成员、园办领导、社区人员“三级包联”制度,投入1.2万人,实现28个社区、134个小区、97个工地及6个大型综合市场精准管控。细化“一场两站”转运环节,强化冷链、商超全链条监管。全员下沉一线,启动68个采样点,规模检测累计筛查400余万人次,接种疫苗92.54万剂次,实现疫情防控全覆盖。解封823人、接收845人,5个中风险区较早清零。

◆产业发展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驱动、产城融合”战略,坚持“发展要素、扶持政策、服务保障”向大项目聚焦,聚焦“1+2+1”产业体系,举办招商活动14场,包装、签约招商蛇口等项目61个,会展、文旅、数字金融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会展效应逐步释放,绿色会展经济研究院、欧亚经济论坛研究会相继落户,成功加入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国际协会联盟,获最具影响力会展名区、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2021欧亚经济论坛圆满落幕,高标准保障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国家网络安全周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重大会展活动136场。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园累计入驻企业124家,获评“中国最具创新园区”。文旅模式深度融合,打造灞河右岸滨水景观带、两河四岸高品质酒店群夜游新景观,推出“灞柳迎送、世园晨曲”等浐灞八景,《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举办场次再创新高,累计接待游客约18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1亿元。新入库规上文化企业5家,启动华夏文旅4A景区创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全市“最美景区”,《大唐帝陵》获全国优秀国产纪录片。高起点规划落地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率先试点建设数字人民币先行示范区,获人工智能创新大战试验区产业发展示范区。浐灞网信产业园获评市级科技型孵化器,引入西安国际设计中心、陕西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市场落户,举办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68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94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7%,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33.34亿元。

◆对外开放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坚持全域自贸理念,以多元开放平台为支撑,构建深度贸易合作体系,推动区域贸易投资服务升级,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人文交流。自贸平台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中心发展,筹建浐灞跨境电商产业园,“通丝路”平台入驻企业超190家,结算额超2640万元,贸易之家汇集47个国别5000多种进口商品。中医药发展获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产业培育组合拳受到省市主要领导肯定。领事平台建设设立西安涉外综合服务大厅,新西兰、澳大利亚签证中心入驻,推动泰国、韩国在区设领,推动哈萨克斯坦在区建馆,提升领事馆区知名度、影响力。欧亚平台聚集发展。坚持“五方联动”,推动欧亚创意园高质量发展,中西部世界华商中心等7大项目竣工运营,陕西数字出版基地主体完工,成功举办西安国际创业大赛,聚集文创设计全产业链企业3182余家,国家级、省市级众创空间运营机构7家,形成以西安国际设计中心、浐灞网信产业园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及设计产业园、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孵化器,聚集态势加速形成。

◆生态建设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兴城”发展思路,以生态文明为底色,打造美丽西安“浐灞样板”,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水域治理、生态建设持久战。污染防治再创佳绩,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环境提升项目60个,扎实开展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散乱污”整治,PM10、PM2.5、NO2、CO等空气综合指标大幅改善,全年优良天数超264天。水域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实施7大系统工程,推动“河流治理1.0版”向“全域生态化建设2.0版”升级迈进。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启动治水工程12项,河流水质稳定达IV类标准,系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建成全省首个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80.5万吨/天。生态建设围绕浐、灞河主轴线,构建“九横六纵”生态绿廊骨架,打造“大开大合、大疏大密、水绿相间、错落有致”景观格局,实施6类园林绿化项目,新建提升绿地广场10个,新增绿地面积45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大灌木8.5万株,建成水面1200多公顷,园林绿化2000多公顷,河流湿地覆盖率15%、林地覆盖率18%,城市环境面貌更加美化净化。区内生物多样性指数逐年攀升,植物种群增至210种、鸟类增至23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朱鹮首现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实现让城市融入自然,使生态融入生活。

◆营商环境建设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提升服务便利度为目标,探索构建更具活力的审批服务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优化调整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形成“1+3+19”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制定“1+16”系列攻坚提升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健全“周总结、月通报、季考核”机制,全面完成百日攻坚行动工作,系统推动营商环境294项指标任务。办事服务创新优化。首创“浐灞市政通”多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推出48个套餐服务,精简材料14%,压缩时限27.8%,“水电气暖”综合窗口等5项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率先推出“不见面开标、电子保函”招投标模式,全年办理69个“不见面开标”项目、45个“投标电子保函”项目。出台“交房即交证”办法,惠及7批次2738户,改革成果获省市认可并复制推广。成立西安市首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成功处理18起问题,追讨农民工工资240余万元。实现450项事项“跨区通办”,让75万市场主体享受异地办事的便利便捷。

◆民生建设2021年,西安浐灞生态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入学、就医、住房、交通等群众关注领域问题,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建10所中小学,新增252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1250个,提升改造21所薄弱学校,组建“名校+”联合体5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90%,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成立全省首个课后服务实践共同体。建立全国首家西藏班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丝路学校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医疗体系更加完备,承接大型医院落户,2个三甲医院快速建设,建成1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科学健身指导中心、近视防控和健康素养科普中心,稳步推进区级养老机构、疾控中心建设。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夯实“五位一体”城市管理模式,健全城管+小区联合执法机制,创新“2+2+6+9”厨余垃圾分类模式,开展“瓶改管”项目。完成会展中心周边道路更名,五桥一隧、三座景观桥及46条新建道路命名。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1500个,启动新建、改建共有产权房1000套、租赁住房603套。完成16个重点路口多杆合一改造,建成无障碍坡道1077个,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千米”。 (阮恒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