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区

◆概况灞桥区是西安市6个主城区之一,位于西安城中心东部,因境内有始建于秦汉时期的灞河古桥而得名。辖区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南与长安区为邻,西与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相连,北与高陵区隔渭河相望。南北长32.5千米,东西宽25.9千米,总面积324.3平方千米。2021年,灞桥区辖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76个,行政村75个。全区常住人口59.9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65‰,死亡率为7.58‰,自然增长率为0.07‰。全区城镇化率99.27%。区域内有43个民族,共7164人。

◆农业与农村经济2021年,灞桥区始终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全年粮食产量1.0335万吨,蔬菜产量5.26万吨,果业产量8万吨,新建设施果业4.67公顷,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024.53公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85元,比上年增长10.5%。做强“灞桥樱桃”“灞桥葡萄”品牌,成功举办2021“灞桥樱桃”宣传推介暨采摘文化旅游节活动、“灞桥葡萄”线上宣传推广活动,网络销售樱桃1560吨,线下寄送樱桃700吨,销售额9040万元。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发展家庭农场8家,规范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评定区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合作社 4 个。稳步实施宅基 地管理改革,在杜陵、南大康等5个村打造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持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街、村三级产权交易体系,打造12个村社“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银农直连试点,完成土地流转备案面积39.43公顷,实施8个村整村授信5.65亿元,“空壳村”全面消除。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实施《灞桥区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明确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成果、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强化项目资产管理等重点任务,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教育服务改善、基本医疗优化、重点帮扶和示范引领等六大行动,1778户5424名建档立卡户稳定脱贫。组建2040余人的村级防返贫监测网格员队伍,成立防返贫监测工作专班,持续做好对东风村等退出村、脱贫人口、“三类人员”监测对象动态监测与后续帮扶工作,区街村三级联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争取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80万元、安排区级衔接资金265.73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升、脱贫劳动力公益专岗、脱贫户助农保、脱贫户产业提质增效等到户到人帮扶项目。

◆工业2021年,灞桥区立足“产业强区”目标,大力发展以产研融合为路径的新型纺织产业、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为引领的生物医药产业,实施3年培优行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专精特新”科创基金,从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为灞桥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支撑。持续推进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北方庆华机电有限公司等9家军工企业和“民参军”企业(民营企业利用民用先进技术参与国防建设,其中包括民用技术转军用、民营资本进军工和民营企业产品进军队)共计11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积极实施“一带百、百帮一”行动,支持区内军工单位加强上下游协作,累计带动配套企业400家,军民融合产业协作与配套能力不断提升。促成西安泵阀—西安交大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联合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华体世纪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13家成员单位成立“新型纺织产业联盟”,促进灞桥区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新提升。组织召开首届“纺织工业产品协作配套对接会”“秦创源建设双链融通对接会”,组织产学研金对接会5场,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6项,进一步加强区内工业企业之间互动,着力打造纺织服装等工业产品“区内循环”。

◆招商引资2021年,灞桥区以产业招商为主线,开展以商引商、专业招商、技术招商、人才招商,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进行“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298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上门招商活动4次,成功举办专场推介活动等投资促进活动5场。全年新注册外资企业6家,引进产业项目15个,合同引资152.6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涉及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旅游、新型纺织、现代服务业、物联网等重点发展产业。引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入区发展,航天四院航天动力产业园项目、空天智联与协同创新建设项目、晖石能源氢氦产业基地项目、金翼智能制造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温控食品智慧冷链项目等重点在谈项目有序推进,为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建设2021年,灞桥区以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为契机,提前2个月完成绕城高速周边8个片区11个村拆迁任务,同步启动安置楼建设,刷新“灞桥速度”,在全市督查考核中位列第一。狠抓城市建管,全线贯通“三河一山”绿道35.17千米、建成投用驿站13座,灞河生态蓄水工程完成两座拦水坝建设,灞河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提升整治“17+25”重点线路6条,完成东城大道、世博大道、绕城高速等新建绿化和绿化提升,新增提升绿化200余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及道路黑化22条,维护市政道路设施31条。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项目建设顺利,南程村城改、席王五村城改等项目稳步推进,1.7万名群众已顺利回迁。圆满完成纺建路、向阳巷等13条背街小巷改造。全年新建公厕13座,提升改造公厕7座。完成春晖广场、锦带广场等9座公园广场建设。落地5条道路通信架空线。高标准完成东三环、长乐东路等6条重点线路环境整治。建设17条雨污水管道、清理30条市政道路冗余线杆、提升退界区景观,显著提升城市环境。依法依规处置11万平方米违法建设,整改“蓝红色彩钢屋顶”超过260处80万平方米。清理取缔违法占道(出店)经营1.5万余处次,规范门头牌匾160余个,配置光交箱、配电箱、保洁员工具箱等城市家具1600余个,开展“大冲洗、大擦洗活动”70余次,冲洗道路8900余次,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灞桥区以“净美灞桥”为主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档升级,全区68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示范村标准,全域建成美丽宜居村庄25个,狄寨“连片四村展示”、席王“北坡三村环线”、洪庆“农家乐提升”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动成效初显。以立面提升、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小景观建设、乡风文明展示为重点,全域推进42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新美丽乡村风景线,乡村“颜值”不断提升。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鲍旗寨村、歇驾新村荣获村庄清洁行动省级先进村称号,杜陵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五年行动部署暨迎十四运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现场会”在灞桥区召开。

◆生态环境治理2021年,灞桥区以“守护绿水青山,建设最美城区”为目标,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制定下发《灞桥区“生态西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城市功能完善、环境能力建设等各项任务进展顺利。持续巩固秦岭违建整治成果,整治秦岭“五乱”(乱搭乱建、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问题18个,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和秦岭保护区勘界立标,洪庆山森林覆盖率达72%。编制实施《灞桥区湿地保护规划》,形成6.75平方千米国家生态湿地。加快推进全域治水,白鹿原水生态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热电项目建成投用,建成灞河左岸农防段提升项目堤防8.6千米、浐河右岸河堤景观提升项目4.5千米。加快农村污水治理,百花岭村、白蟒村等4个行政村累计铺设污水管道54.16千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67天,比上年增加7天。

◆教育2021年,灞桥区持续深化教育惠民理念,全面落实学前、义务、高中、职业、大学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全区共受益14.38万人次。“名校+”工程深入推进,新组建3个市级“名校+”,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名校+”全覆盖。教师队伍素质大幅提升,累计培训教师2.14万人次,培养各级骨干教师133人,教育教学治理稳步提升。校园安全防线不断筑牢,创建省、市级“平安校园”3所,校园安全“三个100%”工作稳步推进。创建市级智慧校园4所,市级创客应用示范校3所,市级创客实验室10个,完成智慧黑板100台,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严格落实“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和“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推进“营改非”(把营利属性改成非营利属性)进度,压减义务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校外培训机构整体平稳。承办市级小学数学联合教研、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研讨和西安好课堂等现场会7场。

◆卫生健康2021年,灞桥区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目标,积极推进省、市级健康机关、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细胞”等创建工作。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持续完善“互联网+三医联动”健康服务体系和社区卫生网络建设,为辖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组建“五大中心”区级质控体系,多门类、全覆盖地进行质控监管。深化医改重点任务进展良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持续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持续推进“4+7”试点工作,强化处方管理。发挥“三医联动”平台和云巡诊车作用,全力做好公共卫生、远程医疗、培训等工作。深入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疫苗追溯和冷链监测系统覆盖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实施母婴健康安全行动,全面推行免费婚前检查、免费“两癌筛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力。

◆文化旅游2021年,灞桥区深入推进文旅、农旅融合,举办樱桃采摘节、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倒计时100天健步走等大型活动9场次。建成灞桥文旅多媒体资源库、图书馆武警机动支队分馆、纺织公园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完成白鹿之隐温泉集装箱民宿、舒适型民宿隐岭民宿等4家精品型等级民宿创建,隐岭民宿、白鹿之隐温泉集装箱民宿被评为“服务十四运 奉献我的城”最美民宿。持续擦亮文化品牌地标价值,讲好“陈忠实·白鹿原”故事,挂牌成立“白鹿原非遗基地”,为20个非遗项目授予“灞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在白鹿仓景区建立“文化创意联合体”,指导崔振宽美术馆争创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非遗项目“泥叫叫”亮相中央电视台,“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代表陕西省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9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亿元。

◆安全与信访2021年,灞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稳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3年行动,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排查企业2164家,整改隐患1140个,安全隐患“动态清零”。狠抓防灾减灾,分解细化防灾减灾重点任务工作,提前做好雨情汛情的防备工作,加密预警预报,关注城市内涝,不定期排查易积水路段、浐灞河道、洪庆山区、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等防汛要点,储备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各项物资,确保全区安全度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警系统和预警信息通报制度,实现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全年开展专项演练7场次。积极推进首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试点、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各项风险普查试点任务全部完成。不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坚持矛盾纠纷日交办、周分析研判制度,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坚持日排查、日研判,及时妥善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规范网上信访业务受理办理,实现信访事项处理过程全公开,保证群众合法权益。共接待来访群众355批2273人次,办理网上信访事项2773件,被评为2021年度全市信访工作优秀单位。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案制度,对中、省、市信联办交办的31名重点人员,逐一交由区级领导进行包案,区级领导共接访25批28人次,化解信访事项13件。制定下发《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工作方案》,围绕房地产烂尾、拆迁安置、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务管理等重点问题进行全方位排查,积极化解,切实做到信访稳定工作常抓不懈。

◆社会保障2021年,灞桥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承诺的2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学校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9所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增加校舍建筑面积8.9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080个,东城第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建成开学。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迁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里铺骨科医院等项目建设,建成紧密型医联体2个、城市医疗集团1个。启动3个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400张新增床位建设。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各项待遇政策,支付医保基金3.92亿元、生育津贴1384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20.76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80万元,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90000余个。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133万元,人才公寓累计保障109户,完成560户实物配租家庭三年资格重新认定。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2021年,灞桥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扎实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年底疫情发生以来,全区4600余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320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1400余名志愿者主动请缨,70余万名群众守望相助,组织完成2512名B、C类密接隔离管控,部署全员核酸检测、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各12轮,累计筛查759万人次,用不到半个月时间实现每日确诊病例零新增,确诊的27人全部治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建立区、街、村(社区)三级民生保障平台,开通市民专线,有效保障群众生活和就医需要,适时推动复工复产,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复工复产企业的十条措施》,得到各界一致好评。(灞桥区方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