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

◆概况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东连蓝田县,南接柞水县,西接鄠邑区,北靠雁塔区、灞桥区和未央区,南依秦岭,从西和南两个方向环拥西安市区。秦岭长安境内面积87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6%。长安是柳青精神发祥地,佛教八大宗派中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律宗祖庭位于长安;有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何家营宫廷鼓乐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长安区辖街道16个,社区84个,行政村232个。总面积1179.64平方千米(不含移交西咸新区、高新区托管部分)。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1.10万人,全区户籍总人口89.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31万人;乡村人口37.61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农业2021年,长安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140公顷,比上年增加2.5%;油料播种面积433.33公顷,下降3.0%;蔬菜播种面积4873.33公顷,增加8.68%。全年粮食产量15.00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夏粮8.26万吨;秋粮6.74万吨。秦岭花世界、唐农花卉等龙头企业带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综合产值占全市20%。长安唐村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大兆街道“瓜大姐”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成效显著。

◆工业和建筑业2021年,长安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全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88.3亿元,增长31.58%。其中,轻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6.1%;重工业总产值2497.8亿元,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74.4%。全年完成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01亿元,增长16.8%。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5.23亿元,增长13.4%。实现利润总额2.42亿元,增长6.6%。融讯智能制造港、长安创新科技产业园等加快建设、联动招商,签约入驻企业65家。发展壮大南洋迪克、太阳食品等本土企业。建成运营西北水电及新能源科技产业中心、中交二公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部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全年建筑业完成产值295.14亿元,比上年下降1.5%,增加值75.89亿元,比上年增长0.1%;区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05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07亿元,签订合同额5.06亿元。

◆招商引资和旅游2021年,长安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实际利用内资12.75亿元,下降89.2%。截至年底,长安区招引中粮千禧城、中油北斗、清水湾温泉度假广场等项目80个,总投资突破50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6家、央企5家;建设重点项目494个,完成投资911.34亿元,完成率100.8%。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改革,144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办、1443项高频服务事项网上办、一枚印章管审批,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常态化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处投诉”实践活动,刚性落实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5年新增市场主体96515户,平均每天增加53户。举办“住民宿来长安,这个冬天不太冷——长安民宿联盟中国年暖冬行活动”“美好长安诗意生活”第十一届桃花诗会暨王莽桃花节、“大美河山·乐享田园”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2021年樱桃采摘节暨农文旅推介会、“美好夏田.相约南山”乡村休闲游等活动。举办11场乡村旅游品牌活动;举办6场乡村旅游培训班,培训400人次;策划乡村旅游特色线路,推出乡村旅游线路7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教育、卫生2021年,长安区有各类学校349所,在校学生149393人,教职工13946人(专任教师10179人)。其中,教育部门办中小学190所〔包含幼儿园59所、小学94所、普通初中25所、普通高中7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门学校(工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86934人,教职工7265人;事业单位办学校5所,在校学生1511人,教职工243人;民办学校109所,在校学生54813人,教职工5575人;集体办学校43所,在校学生5716人,教职工811人;部队办学校2所,在校学生419人,教职工52人。小学、初中入学率100%。长安区教育局推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连续4年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县级优秀组织单位”,2021年被授予“全国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试验区”“全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实验区”“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市级示范区”,区教育局获全省教育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及全市“五一劳动奖状”、“五四”红旗团委等6项市级以上荣誉。截至年底,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627个,其中,医院3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89个,专业卫生机构4个,其他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181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3133人。卫生机构床位7116张。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保障2021年,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召开,长安区完成13个城中村、13条背街小巷、17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个赛事场馆周边环境整治,打通断头路5条,落地架空线缆38千米,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建成城市生态绿廊6条。做好交通保障、食品安全、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飞碟、射击、艺术体操等10项赛事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参赛代表队好评。长安区被表彰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优秀集体。

◆城市建设2021年,长安区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财政性资金3500万元。新增天然气管道16千米,供气总量1.48亿立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42.87%。完成《长安区公园城市建设导则》等系列方案编制,长安公园、樊川公园等30余个公园建成开放,城在园中、园在城里,让更多老百姓推窗见绿、抬头赏景。建成人行天桥8座、城市道路28条、公交站点130处、公共停车位6928个,形成长安大道等四边形骨干路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常宁新区被确定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建立“10+16”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全省生活垃圾示范区建设点评现场会在长安区召开。修编大学城发展规划,建立“1+11”校地融合联席会议制度,承办全国高校校长论坛,聘请17名高校校长(教授)担任区域、行业发展顾问,开展“高校校长进长安”大讲堂、“大学师生看长安”等活动,与陕师大合作共建高品质基础教育学校。举办长安国际青年音乐节、大学城国际半程马拉松等20余场文体活动。与14所驻区高校合作,建成众创载体74个,入驻创业团队500余个。大学城成为青春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成“五化”道路121条269千米,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建成市级美丽宜居村98个,滦镇街道上王村被评为3A级景区;砲里市级环境整治提升镇、太乙宫市级美丽村庄示范片区、滦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步伐加快。花园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长安区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集体,被授予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

◆环境保护2021年,长安区围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综合施策,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3天,比上年增加20天;综合指数4.73,比上年同期改善8.0%。SO2平均浓度8微克每立方米,与上年持平;NO2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改善5.1%;PM10平均浓度84微克/立方米,改善5.6%;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改善18.4%;O38小时滑动平均值浓度163,上升0.6%;CO平均浓度1.3毫克/立方米,改善7.1%。全年平均气温14℃。秦岭保护长安区率先在陕西省成立生态委,加强对生态保护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核查固化峪口峪道构筑物,整治秦岭“五乱”问题,完成秦岭北麓农家乐整治提升。编制长安《秦岭保护示范区总体规划》,完成秦岭保护区勘界立标,建成峪口保护站及智慧化管控系统8个。全域治水建立河湖长制,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沣、滈、潏、浐等水系130千米河流堤防建设基本完成。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 河长安段8.9千米河道综合治理,让臭水沟变成清水河、景观河、民心河。64.5千米“三河一山”绿道长安段、54千米“山水文旅体验线”同步贯通,串联山与水、汇集城与人的生态、文化、幸福廊道加快形成。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重点监管涉土企业,防范危废环境污染风险。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用制度保护土地,稳定土壤环境质量。

◆社会保障2021年,长安区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41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97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56元,比上年增长10.3%。民生支出222.27亿元,占公共财政收入84.9%。新增城镇就业59137人,下岗、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116人次。建设保障性住房3575套、安置房169万平方米,11个村5407户18926名群众喜迁新居。城乡居民养老、医保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87万人,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1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4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56.29万人。全区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2个,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449张。年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267户368人;农村低保对象6923人,五保户1415人。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210个,郭杜街道居二社区被授予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 (王水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