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 《史记· 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权贵们都有招揽门客,孟尝君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据说门客有三千之多。齐湣王二十五年(前299),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齐国的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尝君的一个食客装狗钻入秦宫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了孟尝君。孟尝君逃到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外一位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尝君这才得以逃回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