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菜大师曹秉钧

民国时期,西安流传着“要找蓝田的同乡,大小衙门厨房”,“凡是冒烟的地方,都有蓝田乡党”之说。据说,民国37年(1948)十月,西安饭馆业同行公会对全市有店堂、有字号名称的饮食行业作过一次调查登记,当时在西安从事饮食行业的有陕西40多个县的人,而蓝田籍开办大、中、小型饮食行业的竟占21%,从经理到厨师几乎全是蓝田人。

曹秉钧正是一位从蓝田走出的陕菜大师,生于1903年,14岁时就进入由陕菜鼻祖李芹溪所开曲江春酒楼当学徒,出师后在曲江春红案炉灶主厨。1931年曹秉钧被高薪聘请加入西安饭店(西安饭庄之前身)。西安饭店老板冯克昌受社会贤达的资助,由“义先亭”饭店的跑堂伙计而自立门户。关中学者毛昌杰在饭店品尝后将其誉为“秦菜饭庄”,希望能挖掘整理出秦菜的完整体系。受其点拨,冯克昌重用曹秉钧,使饭店形成了以经营传统陕菜为主的风格。

冯克昌、曹秉钧等人对传统陕菜加以研究改进,共同创造出富有三秦特色的名点名菜,推出水盆大肉、三鲜煮馍、红肉煮馍、发面饺子、炒肉片、酸辣肚丝汤等二十几款深受陕西人喜爱的饭菜品种,这些独特的饭菜一经与顾客见面,大受欢迎,一度店前每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一派兴旺景象。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创制出以鲜、咸、酸辣、甜、嫩、脆、酥见长的陕菜大系,逐渐形成“十大名菜”,即鸡米海参、金钱发菜、葫芦鸡、口蘑桃仁氽双脆、煨鱿鱼丝、温拌腰丝、三皮丝、枸杞炖银耳、莲菜饼、奶汤锅子鱼等,使西安饭庄声名鹊起,成为秦菜正宗,取得了“集三秦美馔之精,留万众口福之香”的市场优势地位。至1932年前后,西安饭庄已经拥有一百余种名菜,陕菜大系日臻完美,西安饭店遂进入西安饮食名店的行列。

曹秉钧任西安饭店主厨红案,既能制办高档宴席,满足官府富户迎送之需,欢庆之宴,也能精心制作红肉煮馍之类的大众菜肴,深受市民青睐。这种精简结合、贵贱相交的营销策略,使饭庄在西安民众心头树立了良好形象,也使西安饭庄化解了市场风险,成为西安城中最有名和最兴旺的饭店。

1933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回到陕西,品尝了温拌腰丝、水盆大肉等佳肴后,高兴地说:“吃上了家乡饭。”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叶剑英都先后光临西安饭店,设宴款待宾客,每次宴席都离不了曹秉钧亲自烹菜。1949年后,西安饭店改为市级国营饮食企业,曹秉钧担任主管业务技术的副经理。1955年,为招待前来西安采写的老舍、柯仲平、柳青、杜鹏程等文学大师,陕西老一辈著名作家在西安饭庄摆下宴席,席间众人对奶汤锅子鱼的美味赞不绝口。1956年,曹秉钧任西安饭庄副经理,并被推选为西安市政协委员。1962年,西安市人民委员会授予其“烹饪师”称号(全市仅13人获得此称号)。截至20世纪70年代,省市政府经常在西安饭庄接待国内外重要客人,每次大型宴会上都由曹秉钧掌勺亲自烹调,饭菜精美,色味俱佳,广受赞誉。

曹秉钧烹饪知识丰富,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菜路很宽,对畜、禽、海鲜、山珍、蔬果诸类菜肴,都有丰富的烹调经验。他能制作600余种美味菜肴,绝大多数被选入陕菜系列,从营养、色、香、味、形均达到新的水平。西安饭庄十大传统看家菜和数百种名菜,大都与曹秉钧的名字连在一起。《陕西菜谱》中,曹秉钧及其徒弟们设计研制的名菜占很大比重,成为陕菜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秉钧甘当伯乐,一生关心陕西烹饪事业的发展,经他培养的高徒不下百人,大多数成为陕西烹饪界的技术骨干。有的进京参加烹饪技术比赛荣获各种奖励,有的出国担任驻外使馆烹饪师,有的成为出色的烹饪教师,使陕菜在三秦内外遍地开花,甚至传至国外。1974年,71岁高龄的曹秉钧病逝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