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西安市地方组织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共陕西省委恢复后,于1937年1月决定重建中共西安市委,设委员5人,惠子俊任市委书记,有党员70多人(西安事变前10余人)。市委机关先后设在桃胡巷、纸坊巷等地。

1937年3月25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将中共西安市委改为中共西安市工作委员会,省委常委张德生兼任书记。5月,党员发展到132人。1938年春,张德生调离,惠子俊任市工委书记。5月,党员发展到463人。同年夏,市工委由省委工作团直接指导。11月,省委决定,将市工委改为市委,设委员3人,惠子俊任市委书记,同时撤销学生、妇女两个工作委员会。1939年4月,惠子俊被捕,由张林负责市委工作。9月,省委决定又将市委改为市工委,设委员3人,王俊任市工委书记。1940年1月,张林任市工委副书记。市工委管辖西安的党组织和中共长安中心县委(下辖户县、周至两个县工委)。同年4月、7月,王俊、张林先后调离,中共西安市工作委员会结束。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西安市地方组织进行广泛深入的抗战宣传鼓动;组织战地服务团,开展募捐和慰劳抗日联军活动;动员大批爱国青年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安吴堡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受训,培养抗日军政骨干。同时,坚决与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日救亡运动和反共行为进行斗争。1939年至1943年,国民党先后发动3次反共高潮,一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被逮捕、监禁或杀害。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和白色恐怖,中共西安市地方组织及时转变斗争策略,改变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通过异地领导、单线联系,进行隐蔽活动,直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资料来源:《西安市志》第五卷《政治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