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西安市地方组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心工作之实行“一五”计划

1952年12月29日,中共西安市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会议讨论1953年经济工作,通过将党的领导重心转向工业建设的决议,并要求有关部门依据国家计划,按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结合西安特点,尽快制定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会后,市委在党员、干部中进行重视经济工作的教育,积极在经济战线发展新党员,加强各类人员的业务培训,陆续为企业及新建工厂调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

1953年春,苏联帮助新建、改建的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兴建。各施工单位对工业建设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标准不甚了解,未等设计出图即仓促开工,施工中管理落后,质量低劣,浪费严重,材料运输十分紧张,有的工地开工不久即停工待料、待图。4月9日,市委下达二季度工作纲要,责成市财经委员会周密审查各单位工程计划,要求各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的计划、管理,改善材料供应和运输。嗣后,基建工作实行计划审批、设计排队,以克服施工的盲目混乱现象。9月,市委在全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求企业及基建单位按月、季和年度制订增产节约计划,与生产计划一道下达执行,同时,推行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增产节约运动中,责任制、考工制逐步形成,生产与基建中管理落后、质量低劣等现象有所改变。

1954年3月,中共西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保证基本建设顺利进行仍为全市首要任务;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又快、又好、又安全”的方针,最大限度发挥国家投资的效益;务必防止设计和施工脱节,施工和供应脱节,建筑和安装脱节的失误重演,合理组织劳动力,改进施工方法。会议要求:工业要加强计划管理,建立健全责任制,改进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实现产、供、销均衡发展;商业要以保障供给,稳定市场为基本任务,加强对私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改造,扩大国营及合作商业的比重;财政要实行分级管理体制,彻底变供给财政为建设财政,全面权衡,适当调剂,按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紧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全力支持经济建设,确保“一五”计划的实施。

1954年至195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公有经济比重不断上升,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56年1月,市委遵照毛泽东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加速工业建设速度,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总结西安“一五”计划的执行情况,发出《关于一九五五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一九五六年主要工作规划的报告》,部署1956年工业生产与基本建设任务,指标成倍增加。5月21日,中共西安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强调要继续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发展地方工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提前完成“一五”计划而奋斗。此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当先进生产者运动在全市普遍展开,工业生产与基本建设速度大大加快。

1957年底,西安市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亿元,兴建国家重点工程17项,建设地方工业工厂42座,竣工建筑面积713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解放前全部建筑面积的2倍。西安已拥有纺织、印染、化工、电力、机械、仪器仪表、飞机制造及国防工业等各类工厂200余座,全市工业总产值较1952年增长2.19倍,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达到36980.4万元,增长1.36倍。地方财政收入5年增长2.1倍。教育、科研事业发展迅速,“一五”期间新建科研机构10所,大专院校由6所增至13所,在校大专学生达到20000余人,较1952年增长5.7倍。西安已由落后的消费城市变为新兴的工业与文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