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扫黑除恶的廉吏——尹翁归

尹翁归(?~前62),字子兄,河东郡平阳县 ( 在今山西临汾西南) 人 , 后迁居杜陵 ( 在今西安市东南 ) ,是西汉时代一位干练而又廉洁的官吏。

“杀一儆百”这个人人熟知的成语就出自于他的故事,《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他廉洁自律、语不及私,对黑恶势力严刑以待,他高洁的品质和严刑制盗的扫黑除恶方式,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据《汉书》记载,尹翁归自小丧父,由叔父抚养长大,长大后成了一名狱吏。他热爱工作,熟悉各种法令文书。喜欢击剑,剑术高超,难逢对手。当时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霍家子弟都在平阳,他们的奴仆、家客仗势妄为,经常手执兵器在街市横行霸道,官吏却不敢管。后来,尹翁归担任了管理平阳集市的市吏。他严格执法,不避权贵,严厉惩处了仗势欺人的霍氏家人宾客,维护市场的稳定,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作为管理集市的市吏,虽然是个小官,却因为直接跟商贩们打交道,有很大的油水可捞,是个不折不扣的肥差。但尹翁归执法严谨,从不以权谋私,多贪多占,更不会接受贿赂,一直是秉公办事,因此深得人心。奸商们无机可乘,便都老老实实地遵守公平交易的规则,从此没有人敢在街上横行不法,整个市场上建立起了良好的秩序。由于尹翁归公正廉明,不受贿赂,商人们都很畏惧他。《汉书·尹翁归传》中赞扬他“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尹翁归能当个好官,这与他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他辞官居家时,田延年为河东太守,巡视到平阳,把以前做过官吏的五六十人招来见面,让习文的在东边,习武的在西边。接见了几十个人,轮到尹翁归,他拜倒在地不起,自信地回答:“我文武兼备,任凭您吩咐。”功曹认为他倨傲不逊。恰巧田延年是爱才之人,就把尹翁归招上前来问话,尹翁归对答如流,田延年对于他的见解感到非常满意,暗暗称奇,当即补任他为卒史,并带回自己的官府。

尹翁归处理案件都能够一查到底,弄清原委。田延年极其看重他,甚至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及尹翁归,于是迁升其为督邮。当时河东郡共管辖二十八个县,分为两部,尹翁归督察汾河以南。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不徇私情,对属县中一些犯了法的官吏都严加惩处。被处罚的人也觉得自己罪有应得,虽然受到惩处,却没有人怨恨他。田延年被选入朝中担任大司农后,尹翁归因为清正廉洁,被举荐为缑氏县尉;后又在郡中任官,所到之处,风清气正。后迁升补任为都内令,通过举廉升任弘农都尉。不久又征拜为东海太守。

出守东海前,他想到廷尉于定国是东海人,便去向于定国辞行,乘便了解一些东海民风。正巧于定国有两个老乡的孩子没有工作,于是想托尹翁归带到东海,给安排个差事。想着尹翁归应该会答应,所以于定国让两个孩子坐在后堂等着拜见尹翁归。可是,他和尹翁归交谈了一整天,也没有敢提起此事。送走尹翁归后,他对两个孩子说:“尹翁归是当今贤吏,为人刚正,廉洁奉公,不便以私相托。而且你们两个人也不能任事,我就更不好启齿相求了。”

尹翁归到东海上任后,明于观察,细心探访,对于郡中之人,贤良与否,以及作奸犯科者,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并分类做了记载。他自己亲自处理政事,案子太急时则表面上稍微缓和一下,官吏小民以为风头过去了,他便把他们的罪行披露出来。收捕每个县贪污犯罪官吏和土豪劣绅,调查审讯他们的罪行,依法论处,该判死罪的绝不姑息。他抓捕人有一个特点,专门安排在秋冬季节考核官吏政绩大会时。他出巡各县,每次都会有所收捕惩处,以求杀一儆百、改善社会风尚。

东海郯县有个大土豪叫许仲孙,目无法纪,称霸一隅,附近的老百姓吃尽了他的苦头。由于其势力强大,导致历任太守对他都无可奈何。而尹翁归不惧其势力,到任不久,便毫不犹豫地将许仲孙判处死刑。久霸一方的豪强终于被铲除,此举对全郡震动极大。从此,东海一带法治严明,秩序井然。

汉宣帝选用良吏,入朝治事,看到尹翁归政绩卓著,便提拔他担任右扶风。尹翁归到职后,选拔重用了一些清廉严峻的官吏。同时,采用在东海时的办法,分县设立各种罪犯的名籍。一有盗窃案件,他就把那里的县官叫来,将主犯的名字告诉他,让他用类推法去追查罪犯的行踪。追查的结果,往往正合尹翁归的推断。尹翁归把惩处不法豪强视作当务之急,豪强一旦治罪,即交给掌管畜牧的官,令其给牲畜割草,规定了时间和数量,不准别人替代,完不成定额就加重惩处。有的豪强受不了这样的苦,就只好自杀。他就是这样以严酷的刑法威震京师,使扶风很快出现了大治的局面。由于他治盗有方、被称为三辅中的第一贤能。

尹翁归于元康四年(前62)病卒。他生前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汉宣帝对他的早逝深表痛惜,制诏赏赐其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祠祭。尹翁归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三个儿子后来也都当了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