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2022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2022年,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全力推动地方志“十业”并举,创新推动方志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奋力开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面贯彻落实共性考核指标,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1.突出政治站位,全力抓好巡察整改任务。今年2月,市委第三巡察组向我办反馈了巡察意见。我办坚持以高标准落实巡察整改反馈意见,努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党组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先后9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巡察整改工作的具体措施。二是坚持上以率下,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整改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并直接承担了整改难度较大的21项任务,占比达到44.7%;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全力抓好分管领域巡察整改工作,定期进行督办检查。三是强化整改落实,机关各处室针对整改任务,细化对策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建立台账化推进机制,确保每一项整改任务都落实到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全体干部认真对照检查,在正视问题、整改问题中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了47项整改任务如期完成。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我办坚持把整改问题与健全制度机制结合起来,新建或修订制度29项,进一步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发展道路。

2.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坚强领导集体。办党组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重要论述汇编》。全年共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1期,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研讨9次。以“学E西安”“学习强国”和“古都先锋”为依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每日一学”和在线学习答题。二是办党组成员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和党建联系点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并主动到党建联系点开展调研指导。我办紧扣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任务,组织开展的“小微支部‘1+1>2’的调查思考”,被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组织奖。积极拓展党建活动组织形式,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与省地方志办公室、小寨街道永松路社区党志部联合开展党建活动3次,秘书处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定为“五星级”党支部,其拍摄的短视频在市委组织部举办的“魅力古都 你我同城”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党组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分别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党代会和十九届六中全会,为全体党员讲专题党课,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理解“两个确立”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群众宣讲活动中,我办被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表彰为优秀组织单位,一名党员干部被评为优秀宣讲员。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我省《若干措施》,围绕“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深入贯彻“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结合巡察整改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意识进一步提升,全办担当作为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3.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定期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一是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并组织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办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带头讲党课,带头督促党建工作检查考核。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对分管工作领域落实党建情况及时进行督促和检查。深入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市办字﹝2021﹞17号文件精神,及时修订完善机关总支及各支部党建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修订完善《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施办法》《组织生活制度》《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等18项制度。分级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将党建工作列为党组会重要议事内容,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研判、半年有总结、年终有考核。全年共组织召开党组会27次,其中涉及党建工作议题10项。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专项自查,并于9月份完成了机关总支换届工作,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二是坚持全面落实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要求,以转作风、提效能为主线,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整改问题贯穿始终,坚决清理和整治党员干部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将“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落实在工作之中。经党组会议研究制订我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 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由党组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活动有序、顺利推进。三是认真抓好专题学习。采取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导干部讲党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干部,引导机关干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涵养作风,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四是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对照“六个聚焦”和“四个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自己找、相互提、组织查、领导点、群众评相结合。特别是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及个人岗位职责,重点查找了在学习贯彻上领会不深、把握不准和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深入查找了作风方面职责认识不清,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有没有歇脚松劲、疲劳厌战的思想等问题,举一反三,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五是积极创建“清廉机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及时传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换届纪律、漠视群众利益、玩忽职守等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坚持将作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纳入党组议事日程,每季度进行一次研判,及时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下步改进方向和措施,持续推进我办作风建设向善向好。健全干部作风培养锤炼机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积极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志鉴编纂中心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最前沿任职锻炼,不断拓宽年轻干部成长历练路径,在参与各项任务中锤炼干部良好作风。加大干部作风考察力度,注重在重大工作、重点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认真做好干部平时考核工作,用工作成绩检验作风成效,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4.强化法治建设,不断提升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

办党组自觉把法治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一严格工作落实,分管领导与各处室负责人签定了《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主体责任和主要任务,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工作责任明确、各处室认真落实、党员干部高度重视的新格局。二是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办党组书记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我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办学法用法普法活动的协调计划工作。坚持将法律顾问工作作为推进依法治志的重要举措和保障,列出专项经费、指定专人负责。与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签订《常年法律顾问合同》,聘请法律专家担任我办常年法律顾问,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志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办领导班子认真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凡对人事、财务、重点工作等重大事项的安排部署,都充分征求班子成员意见,注重事前酝酿,严格操作流程,坚决执行集体决策,共同维护班子权威。全年共召开党组会议27次,主任办公会议5次,研究议题99项,较好地凝聚了班子的合力。

5.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干部队伍,大力厚植地方志人才发展沃土。严格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及省市“三项机制”有关要求,坚持将培养干部队伍与重点业务工作、急难险重任务等紧密结合,主动给年轻同志指路子、压担子、搭梯子。通过长期培养,选拔了4名履职尽责、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分别担任处级领导职务,晋升了7名处级非领导职级,在机关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同时,依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我办制定了《西安市地方志专家库工作方案》,注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遴选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满足我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各类业务所需高素质专家备用和抽取,发挥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我市地方志系统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宣传。在此基础上,我办制定了《干部理论研究及培养办法》,以积分制的形式,进行量化打分排名,积极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为我市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通过努力,机关干部积极成立理论研究小组,分别在《中国地方志》《陕西地方志》《经济观察》等报刊和“贞观”等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上发表文章10余篇,入选西安市社科院年度《西安智库》调研报告2篇,机关干部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业务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为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编制《西安市志(1991~2010)》导读册及电子版。完成《西安简志》篇目设计及资料收集工作。

《西安市志(1991~2010)》导读册及电子版编制工作如期完成。今年以来,我办为深化志书开发利用,服务读者快捷查阅和使用,启动《西安市志(1991~2010)》导读册及电子版制印工作。导读册提取志书中的凡例、序言、目录及部分彩页汇集成册,并随书附带卡式存储盘,方便读者查阅使用;《西安简志》编纂工作整体进度超前。立足深入挖掘修志文化成果,我办启动《西安简志》编纂工作。该书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至2020年,规划80万字,全面记述西安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编纂出版工作。我办采取与陕西师范大学专家合作的方式,现已完成《西安简志》篇目框架设计及资料收集任务,提前进入初稿编纂阶段。

2.出台《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性意见(试行)》,督促区县全面完成综合年鉴编纂工作。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性意见(试行)》已印发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今年以来,我办针对全市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滞后的实际问题,通过调研了解全国其他省市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开展情况及我市乡镇志、村志编纂滞后的真实原因,结合区县地方志工作实际,围绕乡镇志、村志编纂要求、工作流程、保障措施等方面,起草了《西安市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分别向省地方志办公室、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并两次组织2次集中讨论修改。《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关于乡镇志、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性意见(试行)》已于11月印发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对一下步我市推进和规范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市13区县已全面完成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要求,督促各区县及时启动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并帮助部分区县协调解决印刷出版经费和书号难题。坚持质量与进度并行,指导各区县制订综合年鉴编纂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压实责任、落实进度。审阅把关未央、鄠邑、阎良等区县年鉴编目大纲,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截至12月底,我市13个区县均已完成2022年度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

3.编纂出版《西安年鉴(2022)》和《西安概览(2022)》,编印《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用手册》。

《西安年鉴(2022)》《西安概览(2022)》完成编纂出版。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综合年鉴编纂工作,我办提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卷市、区县及开发区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通知》,并对《西安年鉴(2022)》编纂工作以及各区县、开发区综合年鉴编纂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坚持对标全国精品年鉴申报各项要求,加强稿件征集力度,确保整体编撰进度。同时,结合我市九项重点工作、“十四运”召开、新冠疫情防控、庆祝建党100周年等2021年度全市中心工作,及时调整《西安年鉴(2022)》篇目大纲,做到真实准确特色鲜明的全方位展现西安2021年的发展成就。《西安年鉴(2022)》已于11月底完成印刷出版及发放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展示西安各项事业的务实举措、最新进展和美好前景,我办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六个打造”,高质量推进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启动《西安概览(2022)》编辑工作。该书共分为“魅力西安”、“现代西安”、“活力西安”、“人文西安”、“愿景西安”5个部分,图文并茂,全面反映西安的现状和发展成就。《西安概览(2022)》于10月底完成印刷出版和赠送工作;全面完成《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用手册》编印及发放工作。我办坚持统筹全市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对《西安年鉴》供稿单位新调整的撰稿人员,主动开展业务指导。针对年鉴编纂基础知识、编纂原则及资料选辑、条目编写等方面,组织编印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用手册》,内容涵盖了年鉴基础知识、编纂原则、资料选辑、条目编写、编纂规范、研究文章选登等各方面。该手册于7月份完成编印工作,并已发放至各区县年鉴编纂机构和市级有关年鉴编纂部门。

4.完成《关中方言词汇和谚语集》稿件撰写。

《关中方言词汇与谚语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今年以来,我办围绕贯彻落实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服务西安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任务,立项并启动《关中方言词汇与谚语集》编纂工作。该书主要挖掘和整理关中地区方言、谚语及歇后语和歌谣,对于保存关中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关中民间文化的重要参考。现该书已完成定稿工作,进入印刷排版阶段,计划于12月底前完成印刷出版任务。

5.编发《西安地方志》6期。

《西安地方志》完成全年6期编发工作坚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服务我市地方志学术理论研究,精心组稿编辑,丰富刊物内容,把控校对环节,提高刊物质量。围绕服务我市乡村振兴建设,及时调整栏目设置,在“西安村落”板块介绍我市村史馆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营造良好氛围。现已全面完成6期印发任务,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风情”栏目共计4篇文章被学习强国西安平台转发推送。

6.加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内容维护与更新,完成《西安年鉴(2021)》及《西安市志(1991-2010)》的数字化入库工作。

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累计更新1475条,完成《西安年鉴(2021)》及《西安市志(1991-2010)》数字化上传入库工作。加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全年累计更新信息1475条,其中门户网站更新信息823条,微信公众号更新信息652条。数字化上传网页版《西安年鉴(2021)》和《西安市志(1991-2010)》一至八卷,并超额完成《周至县志》《未央区志》《临潼区志》等区县第二轮志书及《西安地方志》的数字化入库工作。为市政府门户网站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民族宗教、自然地理、城市荣誉等栏目提供资料约1.1万字。

7.开展读志用志系列活动,出台《〈西安市志(1991-2010)〉“读志用志”活动方案》。

制定出台《<西安市志(1991~2010)>“读志用志”活动方案》,并开展系列读志用志活动。为切实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进一步提升地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我办坚持修志为用理念,制定《<西安市志(1991~2010)>“读志用志”活动方案》。通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开发多元化方志文化产品、启动“志书六进”活动等多种形式,彰显地方志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按照方案要求,我办一是全面总结二轮修志工作经验,在省市刊物陆续刊登《西安市志(1991~2010)》书评稿件和宣传文章,扩大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西安地方志》开通专栏,选登书评4篇;《西安日报》刊登商子雍市志书评《一段西安历史时空的珍贵记录》。二是利用第十六届“西安读书月”全民阅读活动,向全市公共图书馆捐赠志书,捐赠范围覆盖全市13个区县图书馆、市图书馆以及咸阳、商州图书馆。三是积极开展志书“六进”活动,先后赴周至县图书馆、阎良区关山镇文体活动中心、党建帮扶社区永松路社区、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武警陕西总队某部、西安庆华公司开展送志书及“读志用志”宣传活动。全年共计发放《西安市志(1991-2010)》140套1120册。

8.在门户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开设“讲好西安故事”专栏,其作品陆续在“悦鉴西安”微信公众号推送。

完成门户网站改版,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讲好西安故事”等专栏,其作品已在“悦鉴西安”微信公众号推送。今年以来,我办围绕宣传展示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大事要情和地方志行业重要工作,对门户网站和“悦鉴西安”微信公众号进行改版,在门户网站首页开辟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等专题专栏,在首页显著位置展示“讲好西安故事”“地情图库”“西安要情”“人文西安”“生态西安”栏目的图文内容,注重充分利用志鉴及地情丛书中的基础资料讲述西安故事,奏响新时代昂扬的主旋律。微信公众号开辟并持续更新“名家志评”“讲好西安故事”“党史学习教育”“《西安市志》党史人物”“区县地方志工作巡礼”“西安文脉述略”等专栏,专题展示我办下沉社区防疫工作、西安节日习俗等信息,充分发挥网络重要阵地作用和引领作用。

9.加强区县地方志工作指导力度,开展地方志工作专题调研和培训。

全面完成我市13个区县地方志工作调研,组织开展多类形业务培训和指导,协助区县破解难题理清思路。一是注重调查研究,今年来办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队先后对全市13个区县进行深入调研,帮助理清发展方向、解决困惑和难题,先后组织市区(县)两级参与调研座谈近百人次,形成分区调研报告13篇、综合性报告1篇,为区县结合实际打造地方志特色亮点工作理清思路。特别针对未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的部分区县,办领导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长年制约区县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的短板和难题,分别与相关区县主要领导多次沟通协调,现灞桥、雁塔、鄠邑、阎良等4个区已分别健全了机构设置,加强了人员配备,促进了区县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坚持以提高年鉴质量为核心,在《高陵年鉴(2020)》获得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比区县综合年鉴一等奖的基础上,积极向各区县推介高陵年鉴篇目设计、体例规范、条目编写、彩页排版、装帧设计等,帮助各区县查找短板,弥补不足,提升质量。三是针对区县综合年鉴编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办从框架设计、大事记条目选取和编写及图、表、数字、人物、附录和校对等方面撰写培训教材,形成《谈年鉴优化篇目设计》《年鉴大事记编写》《从图、表、数字、人物、附录和校对等方面谈提升年鉴编纂质量》等操作性较强的培训材料。结合全市疫情防控要求,录制培训讲解视频3期,组织各区县地方志工作人员开展线上培训交流,确保区县综合年鉴编纂整体进度和质量。四是加大对区县地方志亮点工作的宣传力度。调整《西安地方志》杂志栏目设置,在“西安村落”板块中介绍已建成的村史馆,为乡村文化振兴营造良好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风情”等栏目多篇文章被学习强国西安平台转发推送。特设“区县地方志工作巡礼”栏目,全面反映各区县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显著成就,交流区县地方志工作经验。

10.积极推广长安区村史馆建设经验,提升村史馆服务公共文化的能力。

积极推广长安区村史馆建设经验,指导各区县积极开展村史馆试点工作。今年以来,我办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长安区村史馆建设成功经验为借鉴,指导各区县积极开展村史馆、社区文化馆建设。同时将村史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指导阎良区、高陵区地方志办深入推进村落文化红色基因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各区县已建设村史馆、社区文化馆85个,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4月,西安市村史馆建设项目获西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二等奖,村史馆建设成绩在全市得到了广泛宣传。

三、特色亮点工作

今年以来,我办坚持修用并举,强化方志成果转化应用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充分彰显地方志工作的独特魅力。

1.《“志”说西安这十年》系列短视频成功播出。我办策划制作了《“志”说西安这十年》系列短视频13集,并陆续在“西安网”“原点新闻”“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悦鉴西安”等网络平台同时推出,随后被“中国方志网”“陕西地方志”等平台转发。该系列视频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市委市政府在“六个打造”和“九项重点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视频一经推出即引起广泛关注,当日访问量过万,累计访问量已超10万。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地方志办公室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分别作出批示。“地方志+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取得良好开局,体现了地方志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2.强化舆论宣传讲好西安故事。积极组织参与第三届全省“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活动。通过认真筹备,精心组织,深入动员,我办推送的参赛作品《她以学问问黄河》在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都市生活中心协办的全省第三届“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决赛中荣获一等奖。通过选手讲述黄河故事、家乡故事,深情演说陕西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诠释了陕西人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

3.全力推动我市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编纂工作。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是地方志书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办深入开展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鉴史调研工作。面向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开发区发放调查问卷119份,对各部门志鉴编纂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分析形成《西安市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编纂情况调研报告》,对我市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编纂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思路。

四、存在的不足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方面,还存在创新思维不够,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眼界不开、思路不宽的问题依然存在,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市群众读志用志的具体举措还需要积极探索。

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把握还不够深入透彻,真正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没有将学习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方志文化成果。

三是队伍素质需要提升。特别是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队伍中真正具有较高业务素养的专家型人才较少,缺少与国家中心城市和西安厚重历史相匹配的学科领军人才。

下一步,我办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以勇于担当、奋力拼搏的决心毅力,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治史态度,努力打造精品佳志。二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修志文化成果,拓宽读志用志渠道。编纂出版《西安简志》,使读志用志更便捷;积极申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精品年鉴工程,确保《西安年鉴(2023)》成功入选;做好《“志”说西安》系列短视频制作宣传工作,持续推进“志书六进”活动,提升地方志成果利用水平,发挥好地方志“资政、存史、育人”功能,扩大方志文化的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我市地方志专家库,健全机关干部理论研究培养和使用机制,围绕地方志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民群众读志用志开展各类课题研究,为谱写地方志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