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由西安交大与陕西省委、西安市政府共建,2018年12月11日正式开放,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开馆以来,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等31个基地(教学点),是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单位、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会员单位、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会员单位。博物馆已成为弘扬西迁精神的重要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建筑面积约为3760平方米,共4层,采用全钢结构建设。馆内布展面积2400平方米,由序厅、放映厅、展厅和多功能厅组成。内容分为溯源、西迁和致远三个部分,从溯源南洋到交通大学西迁,“从南洋走来”到“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从“永远飘扬的旗帜”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重要指示。展出照片、图表和实物等共2200余件,其中有西迁人及广大师生、校友捐赠的实物480余件。展馆以图文实物和多媒体等展陈形式溯源南洋、致敬西迁、向西而歌,集中体现西迁人“听党指挥跟党走”“打起背包就出发”,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西迁精神激励一代代知识分子奋勇前进的磅礴伟力。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西迁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一、展厅
(一)序厅 位于一楼大厅,从门口进入博物馆,正中间地板上的玻璃罩下为五枚交通大学的印章,象征着西安交通大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迎面是一个巨大的书籍造型,有一米多高,上面镌刻着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安交大老教授回信中的一段话:“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也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背景墙上是交大西迁时,火车奔驰,教职工们群情振奋,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浮雕。展厅入口处悬挂着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西迁老教授时的讲话:“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溯源 溯源南洋,该部分讲述了1896年至1955年间交大兴学强国的发展历程,展出照片图表400余幅,实物90余件。首次展出的代表性展品:筹建南洋公学第一份正式文件—— 1 8 9 6年盛宣怀《请设学堂片》、1899年《蒙学课本》、张美翊办学函件手迹、唐文治编写《南洋公学新国文》《大学新读本》和高等小学国文读本、彭康翻译《费尔巴哈论》等。展览分为:筚路蓝缕 兴学强国、盛宣怀雕像、校园建筑和校园文化、高擎工业救国旗帜、行政与师生管理、校园文化与校风、交通大学的崛起、名师荟萃 桃李芬芳、烽火岁月的奋进、战后复员、爱国民主运动、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筹划万人大学等板块。
(三)西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迁至西安。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交大校园里流传着三句感人至深的口号。第一句是“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第二句是“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第三句是“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每个西迁人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看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把个人的利益融入祖国这个大家庭里,才是最光荣的。
西迁部分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交大西迁故事和西迁后学校的发展情况,展出照片图表600余幅,实物100余件。交大党组织和全校师生员工,始终把国家民族需要与学校命运、个人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向祖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代代交大人用爱国、奋斗谱写了西迁之歌,铸就了“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展览分为:交大西迁建功西部、西迁的历史背景、西迁的战略实施、西迁老教师三十年后合影、场景复原——彭康校长办公室、国家需要就是方向、火热的基本建设场景、西迁专列、1956年西安开学典礼、打起背包就出发、坚强的集体领导、教授率先垂范、青年奋勇向前、草棚大讲堂、齐心协力绘宏图、搬迁教研两不误、扎根西部创伟业、培养和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开展一流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等板块。
交大西迁60多年来,累计培养30万名毕业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如今他们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培养了30多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奠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坚定地传承履行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历史使命。
(四)致远 致远部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情况,该部分展出照片图表600余幅,实物100余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战略目标,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继往开来,再创佳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展览分为:向西而歌再创辉煌、十九大精神指航、建功立业新时代、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模型、进军创新港等板块。
二、提升改造
博物馆注重提升改造,多年来努力扩充展品,其中包括“西迁人爱国奋斗”奖章、李岚清书信及篆刻、导弹发射车模型、迁校争论文章、学生科技竞赛获奖证书奖杯、重要教材等。
2023年西迁馆进行多次场馆基础展陈提升改造,共计六部分。改造内容包括二层西迁中的全家福、西迁楷模、巾帼版块,三层桃李芬芳满园春、实施十四五规划、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版块等。除此之外还对一层部分橱窗展柜进行照明改造,增加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所使用的话筒、放大镜,以及西迁缝纫机等常设展品。
三、理论研究
“十三五”期间编撰出版图书16部,其中《交通大学西迁:使命、抉择与挑战》《从黄浦江边到兴庆湖畔》两部著作分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兴学强国120年》《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系列获陕西省档案成果评选二等奖。推进全校学科史、院系部门史编撰工作,已出版相关成果近二十部。与陕西人民出版社合作推进西迁纪实报告文学的创作,邀请到国家一级作家、陕西作协副主席冷梦撰写书稿,以《西迁人》为名出版书籍,共计二十余万字。
依托西迁精神研究中心,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深入挖掘档案历史资料,开展“口述西迁”项目,建设“西迁精神文献资料库”,加快“西迁精神”成果产出,丰富学校精神和文化内核。
2023年正式出版《西迁创业者列传》第五辑;“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西迁精神”工作案例获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发挥红色展馆力量 在传承西迁精神中构筑思政育人新高地”思政育人案例入选以革命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四、展览工作
博物馆注重扩大西迁精神社会影响力,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艺术+科技,传扬西迁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科学与人文精神交叉融合。
2023年主办、承办或参展的主题展览八场。其中主办展览包括“听党指挥跟党走”——交通大学西迁档案文献展、“最美西迁人”——西迁人口述访谈微视频系列展、“厚植爱国情 奋进新征程”——交大西迁博物馆建馆五周年特展。西迁馆承办、参展的外展有与一大纪念馆合办的“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文物史料专题、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合办的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联展、与内蒙古展览馆合办的“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览、与孔繁森纪念馆合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与南通博物苑合办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文物史料专题,以及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合办的西安城市记忆展览等。
五、宣传矩阵
西迁馆积极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立体传播矩阵,“媒体+作品”亮相,丰富西迁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提升西迁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多次在央视新闻联播及央媒等主流媒体“亮相”、被重要媒体报道;入驻人民网“红色云展厅”、国家文物局“红色基因传承平台”、陕西省文物局“革命旧址云上展”;联合省文物局拍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微视频“我用初心守护你”,在腾讯视频等多个平台播出,联合西安新闻广播“乐游四方”邀请校史专家讲述西迁历程,不断提升西迁精神激励引领的力度。
六、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六 9∶00-17∶00(夏季:9∶00-17∶30),自由参观无需预约。
资料来源:《西安地方志》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