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西晋

(公元220年一公元316)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

是年  改京兆尹为京兆郡。二年,文帝曹丕封其子曹礼为秦公,改京兆郡为秦国。三年又改为京兆国。六年复为京兆郡。

魏太和五年(公元231)

五月  抚军司马懿驻屯长安,指挥将军张、郭淮等抵御蜀汉丞相诸葛亮军。

魏青龙三年(公元235)

是年  明帝曹      封其子曹洵为秦王,复改京兆郡为秦国。

魏景初元年(公元237)

十月  拆除长安被董卓销毁剩余的秦代钟          驼、铜人和汉建章宫承露盘,运往洛阳。因铜人重不可致,半路留在霸城(今铜人原)

魏正始五年(公元244)

    三月  大将军曹爽率军从骆谷(今周至西南)进攻蜀汉。

是年  改秦国为京兆郡。

魏甘露二年(公元257)

六月  蜀汉姜维出骆谷攻魏。魏都督司马望与行镇西将军邓艾驻屯长城戍(骆谷东),积粮据守。

魏甘露五年(公元260)

是年  僧人朱士行由长安出发赴于阗 (今新疆和田一带)寻求梵文佛经。这是内地第一个西行求法者。

魏景元五年(公元264)

    正月  元帝曹奂抵长安。

      晋王司马昭来长安,指挥钟会进军成都。

晋元康六年(公元296)

    八月  居住关中的氐、羌族拥立氐族首领齐万年为皇帝,起义反晋,屡败雍州刺史解系。

       关中饥荒,疫病流行。

十一月  建威将军周处领兵进剿齐万年起义军。

晋元康七年(公元297)

七月  雍州大旱,饥荒,疫病流行。

晋元康八年(公元298)

    九月  关中连年饥荒,雍州饥民数万家流入汉中。巴氐首领李特兄弟率流民入蜀就食。

晋元康九年(公元299)

    正月  积弩将军孟观率军镇压民族起义军,齐万年战败被俘。

  河间王司马     任镇西将军,镇守长安。

晋永安元年(公元304)

十一月  司马    部将张方劫持晋惠帝司马衷由洛阳来长安,司马    到霸上迎接,以镇西将军府为帝宫。

晋永兴三年(公元306)

    四月  东海王司马越部将祁弘率领鲜卑兵在霸上大败司马   军,攻入长安,大肆杀掠,死者2万余人,司马    逃往太白山。祁弘等劫持晋惠帝返回洛阳,司马    又占据长安。

十二月  司马   被司马越以晋惠帝诏书征为司徒,由长安前往洛阳途中被杀。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

二月  司马模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镇守长安。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

    八月  汉帝(匈奴人)刘聪派刘曜、刘粲等进兵关中,攻陷长安,司马模投降被杀。以刘曜为雍州牧,镇守长安。

      关中饥困,白骨遍野,士民存者百无一二。

    十月  晋冯翊太守索     、安夷护军麴允、安定太守贾疋、雍州刺史麴特等联兵反攻长安,刘曜、刘粲战败,驱掠男女8万余口退还平阳(今山西临汾)

十二月  豫州刺史阎晶等护送秦王司马邺至蓝田,贾疋等派兵迎入长安。

晋永嘉六年(公元312)

九月  安定太守贾疋等拥立司马邺为皇太子,在长安设立行台,营建宗庙、社稷。

晋建兴元年(公元313)

    四月  皇太子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是为晋愍帝。长安城中居民不满百户,公私车辆只有四乘。百官没有章服、印绶,衙署只挂木板书写名号。

    十月  刘曜派赵染率精骑袭击长安,晋愍帝逃往射雁楼,赵染纵火烧毁晋营,退驻逍遥园(长安城东北)

      晋将军麴鉴救援长安,在灵武乡 (今咸阳附近)被汉军击败。刘曜恃胜不加戒备,遭麴鉴偷袭,大败撤兵。

晋建兴四年(公元316)

    八月  刘曜围长安,索琳、麴允固守宫城。晋将胡松在灵台(今长安县客省庄)大败刘曜。

十一月  刘曜进攻长安。城内断粮,晋愍帝出降,次年被杀,西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