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攻打匈奴以及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下了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与民更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但汉武帝还没来得及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便驾崩了。不过,这一政策得到后继者昭帝、宣帝的坚持执行。昭宣二帝在位期间(前87~前48),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后世称颂为昭宣中兴。
昭帝时期
昭帝登基时年仅八岁,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辅佐。当时权力斗争主要有帝位之争和国策之争,帝位之争是燕王刘旦暗通朝中,觊觎帝位。国策之争是霍光的休养生息与桑弘羊的经济改革之间的争论。
始元五年(前82),霍光以昭帝名义诏令三辅、太常各举“贤良”二人,各郡国察举“文学”一人,共六十余人,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辩论,史称盐铁会议。
在盐铁会议中,因这些选中的贤良文学都是儒生,他们重仁德而轻利,对与民争利的经济改革全面开炮抨击,又批判严刑峻法,反对向匈奴用武,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依靠德政的感化维持和亲局面。儒生们虽然指出了桑弘羊改革的诸多弊病,但并无解决方案。最后,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霍光则通过这次会议,成功打击了自己的政治对手桑弘羊,赢得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
元凤元年(前80),上官桀等人准备发动政变,废除昭帝,改立燕王旦。事情被揭发后,霍光迅速平定内乱,上官桀、桑弘羊被诛杀。此后,霍光的权力日盛,威震海内,其家族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势力网。昭帝行冠礼后,仍继续委任于霍光,使他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昭帝于元平元年(前74)因病崩于未央宫。昭帝时,依靠权臣霍光施政,沿用武帝末期的严刑峻法制度,重视吏治,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并先后四次察举贤良,任命杨敞为相,隽不疑为京兆尹等,明经治狱。重视农业生产,不断减免农民在田租、赋税和徭役等方面的负担。匈奴、西南夷、乌桓的扰乱被平息,叛汉的楼兰王安归被斩,与匈奴亦恢复和平,被扣押多年的汉使苏武得以回朝。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控制,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汉书》记载: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宣帝时期
汉宣帝刘询,生于武帝征和二年(前91),原名刘病已。巫蛊之祸爆发时,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被废后,霍光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继位,时年十八岁。
宣帝深知霍光家族势力“尊盛日久,内不能善”,所以在其继位之初,当霍光表示归政时,宣帝“谦让不受”。霍光遂继续把持朝政,宣帝“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表面上却作出“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的姿态。
地节二年(前68)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为削夺霍氏权力,宣帝采取一系列措施。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遂密谋废掉宣帝。地节四年(前66)阴谋败露,霍氏家族遭到清算。昭宣中兴以霍光去世为分界点,前二十年为霍光辅政时代,后十八年为宣帝时代。
宣帝虽然诛灭霍氏,但在施政方针上和霍光并无分歧,在经济方面,基本上延续昭帝时期“轻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并多次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的租赋。宣帝还继承昭帝遗法,把都城和各郡国的苑囿、公田借给农民耕种,降低盐价。制止土地兼并,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在政治上,重视官吏的选拔,史称“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注意平理刑狱,甚至还在未央宫宣室殿亲自审理重大刑狱。五凤四年(前54),他派24人到全国各地巡查,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为政宽简,先后多次下令,大赦天下。实行汉家制度,“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宣帝一语道出其中要诀。此后,始终为后世政治家所称颂和遵循。
宣帝的这些政治、经济措施,使社会矛盾继续得到缓和,农业生产开始上升。据史书记载,当时的谷价下降到每石五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也不过八钱,这是西汉最低的谷价记录。
昭帝以后,匈奴日渐衰落。至宣帝时,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形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在西域设置的僮仆都尉日逐王降汉,其在西域的势力更为削弱。宣帝遂于神爵三年(前59)任命汉王朝派驻在西域的骑都尉郑吉为西域都护,统领西域诸国。郑吉在乌垒(新疆轮台县境内)建立都护府。这是中央王朝在新疆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的开始。这表明,在二千年前,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葱岭等地在内的新疆地区已成为我们祖国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宣帝甘露元年(前53),呼韩邪单于归属汉朝,成为西汉王朝的藩属。甘露三年(前51),他还亲到长安朝贺汉宣帝,汉王朝赐其“匈奴单于玺”,位在诸侯王之上。在汉王朝的大力支持下,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和发展,到汉元帝初年重返北庭后便提出与汉室和亲。汉与匈奴中断了一百年的关系,至此时正式得以恢复。也因此“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与匈奴的和平友好关系一直维持到西汉王朝的结束,可以说西汉北疆边关的安宁始于宣帝。
昭宣时期虽然出现中兴的景象,但其内部不可根除的矛盾并未解除。特别是宣帝在统治后期乞灵鬼神,重用宦官、外戚,奢侈享乐,诛杀功臣贤臣,拒谏饰非,开外戚宦官专权之先河,加速了西汉由盛转衰的进程,故而后世评价道:“论其功则为中兴之君,论其罪则为基祸之主。”其后,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矛盾激化,盗贼并起,西汉王朝很快再次陷入衰落。
资料来源:《西安地方志》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