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趣谈——陈陈相因

解释:陈:旧;因:沿袭。像是芒刺扎在背上。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故事:西汉初年,国家逐渐安定。自汉高祖刘邦起,接连几代皇帝都实行同样的治国策略:对商人征收重税,禁止商人从政为官;以农为本,对农民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国家压缩开支,厉行节俭。

汉文帝以身作则,自己常穿着粗绵制成的衣服。他宠爱的慎夫人穿着不及地的短小衣裳,帷帐上没有任何装饰,以倡导勤俭朴素的风尚。汉景帝继承汉文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取得“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的治绩。

至汉武帝时,汉朝已经享有七十多年的太平。经济终于得到恢复,家家户户都富裕起来,百姓不必担忧温饱问题。国库里钱财充盈,穿钱的绳子都腐朽断裂,致使钱币散落,没法统计数目。国家的粮仓里堆满粮食,陈粮压着陈粮,粮仓里装不下的粮食都溢到了外面,以致腐烂不能食用。

(本文转载自《西安地方志》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