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1号线,东起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站,西至咸阳市秦都区咸阳西站,途经西安市灞桥区、新城区、莲湖区、未央区和咸阳市秦都区等,横穿西安市东西中轴线,沿线有三桥、玉祥门、洒金桥、五路口、康复路、长乐路等商圈。
线路全长42.1千米,设置车站30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7座。列车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设计最高时速80km/h。其建设共分为三期,其中一期工程建设线路长度为25.4千米,设置车站19座,于2013年9月15日开通运营(纺织城站—后卫寨站);二期工程建设线路长度为6.1千米,设置车站4座,于2019年9月26日开通运营(后卫寨站—沣河森林公园站);三期工程建设线路长度为10.6千米,设置车站7座,于2023年9月21日开通运营(沣河森林公园站—咸阳西站)。
1号线自2013年运营以来,日均客流突破60万人次,2021年4月30日,单日客流更是高达93.34万人次。作为西北地区首条贯通西安、咸阳两大城市核心区的地铁线路,不仅是西安轨道交通网络的骨干线路,更是推动西咸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纽带。而站点名称的命名,也是别具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成为时代发展的见证和缩影。
纺织城站据首轮《西安市志》记载:“一五”时期(1953~1957年),国家把西安列为全国4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进行重点投资建设。在距市中心约15千米的东郊浐河、灞河之间的郭家滩,投资1.79亿元建成国营西北第三、四、五、六棉纺织厂和西北第一印染厂5个大型企业,形成驰名全国的西安纺织城,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半坡站据《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记载:“相传,明代为屯田寨,清顺治年间郭、梁两姓居此得名半坡寨。清《咸宁县志》和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均为半坡寨,1949年改为半坡村。村北有著名的半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58年建成半坡博物馆。”首轮《西安市志》记载:“半坡遗址,位于灞桥区浐河东岸的半坡村,面积约5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
浐河站据首轮《蓝田县志》记载:浐河发源于汤峪乡秦岭主脊北侧海拔2000米以上,于西安城郊灞桥区注入灞河,全长63.5千米,流域面积760平方千米。
长乐坡站据《咸宁县志》记载,旧名为“浐坂”。隋开皇年间(581),隋文帝因“坂”与“反”音同,故改名长乐坡。长乐坡古时是驿站,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长乐坡送人赋得愁》一诗广为流传。
万寿路站据首轮《西安市志》记载,万寿路是1955年为配合“一五”时期沿路7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而新建。1956年以万寿中路西侧有明万寿寺塔而命名万寿路,1981年分段命现名。
通化门站宋《长安志》记载:东面三门,北曰通化。至得三载,改为达礼门。寻复旧。民国《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乾隆四年,因出入不便,奏明于新筑城垣适中之处开一门,曰通化。”嘉庆二十三年(1818)咸宁知县高廷法暨邑绅士于通化门上募建奎星阁一座。
康复路站据二轮《新城区志》记载,1959年,人民政府为解长缨路和长乐西路之间南北交通之难,从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其附属医院间贯通的一条南北走向道路。因其西邻第四军医大学,东邻原西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四医大附属医院前身)而得名红医路。1981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将其正式更名为康复路,取来此就医的患者早日康复之意。
朝阳门站位于西安城墙东城垣中山门以北,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原为民国时期的“崇礼路防空便门”。1954年,扩大此处豁口,以利交通。20世纪80年代末,西安市决定修复此豁口以建城门,因城门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故命名为“朝阳门”。据二轮《新城区志》记载,1993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豁口,外墙用墙砖封闭。整个工程南北长126.57米,占地面积3966平方米,建筑面积10214平方米。设城门洞5孔,中间洞宽18米,为机动车快车道,两侧4个小洞各宽7米,分别为非机动车慢行道和人行道。
五路口站据《西安通览》记载,西五路、东五路位于城内东北部,东起朝阳门接长乐路,西至北大街接莲湖路。清代是满城内居民区,西段称柳树坑巷。1928年拓建,按“崇孝”起序列命名崇礼路。1950年按顺序解放路以东名东五路,以西名西五路。
北大街站据二轮《莲湖区志》记载,北大街南至钟楼,北到北门(安远门),全长2447米。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明代形成大街,条石道面。民国16年(1927),拆除条石修成三合土路面。民国33年(1944),翻建为泥结碎石道路,路宽25米。1952年,铺设混凝土路面。1986年,翻建为沥青道面。1998年2月,北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动工。8月,工程完成。道路面由14.5米拓宽至80米,双向六车道,中央机动车道宽30米,非机动车道宽7米,人行道宽7米。
洒金桥站据首轮《莲湖区志》记载,洒金桥位于莲湖路西段南侧。南起庙后街西口接大麦市街,北止莲湖路老关庙什字。长800米,均宽15米。唐代此街为含光门大街之一段,南宋和元代,此街名铁炉街,明代改为铁炉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由皂河修通济渠入西安城,在桥梓口分渠经此街转入莲花池,此街渠上有桥,因沙姓人住桥旁得名沙家桥,后改为洒金桥。
玉祥门站据《民国西安词典》记载,该门为纪念冯玉祥于民国15年(1926)率兵击溃刘镇华镇嵩军,解除西安城围的历史功绩,陕西当局于17年(1928)开辟命名。杨虎城主陕后,一度封闭。民国23年(1934)年7月,西安市政工程处呈陕西省建设厅重新开通,曾改称“中正门”,又改称“西北门”,旋即恢复玉祥门旧名。1959年拓宽修建莲湖路时,玉祥门被拆除。1995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了西安城墙玉祥门豁口连接工程方案。1996年1月16日动工。整个工程用时7个月,于当年8月27日竣工。
劳动路站据首轮《西安市志》记载,劳动路始建于1951年,以当时由群众义务劳动修筑而得名。
开远门站开远门,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北门。宋《长安志》:“西面三门,北曰开远。”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云:“长安城西面北来第一门曰安远门,本隋之开远门也。”故址在今西郊大土门村。
汉城路站据首轮《莲湖区志》记载,汉城路北起大兴西路西段,南止昆明路接丈八北路。1956年为“一五”重点工业项目配套拓建,初名未央路,后以位于西汉长安城以南得名汉城路。1981年以大庆路为界分为南路、北路两段。
枣园站据首轮《莲湖区志》记载,枣园系杨家围墙、大马路、金家堡、曹家堡、枣园北路、枣园南路、枣园坊、枣园东、西、南、北坊的区片名。明成化年间因有枣树园故名。
皂河站据《西安市志(1991-2010)》记载,皂河源自长安区水寨村,经长安、雁塔、未央三区汇入渭河,全长32千米。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皂河,与潏水同出咸宁义谷,径皇子陂至韦曲西入县界。”
三桥站据首轮《未央区志》记载,三桥镇位于未央区西部西汉建章宫南端,距离区人民政府驻地约10.6千米,因旧时并列有三座桥而得名。自汉、唐以来,三桥为长安西出要冲,明、清、民国均设为镇。
后卫寨站据二轮《未央区志》记载,明初西安为藩城,洪武二十六年(1393)西安外围设左、后2个卫。这里处西安府西去要道而设后卫寨。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后卫南二村,后卫北三村,罗王村共六村”,民国年间亦称猴儿寨。
沣东自贸园站名称取自沣东自贸产业园。自贸园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新兴金融、跨境电商、专业服务和孵化器等产业。2016年2月,沣东现代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园被确定为西咸新区发展服贸试点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同年8月,又被列入陕西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沣东功能区,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据《西安年鉴(2018)》记载,2017年,沣东自贸产业园获批为“陕西省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
上林路站得名于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建于秦,最初为秦代皇家狩猎场与风景园林。汉武帝时,重修并扩建,使其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清乾隆《西安府志》中的《雍胜略》记载:“上林苑,即秦旧苑。其故基跨今盩厔(今周至)、鄠(今鄠邑)、长安、咸宁、蓝田五县境。”
北槐站因北槐村而得名。相传北槐村原名为北槐树寨,因当时人们栖居在一棵老槐树下而得名。而以槐树为界,曾分为南槐村与北槐村。
沣河森林公园站位于西咸新区世纪大道与扶苏路交汇处。公园由咸阳市城建局于2007年牵头组织14个县市区共同建设,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陕西中医药大学站以大学名命名,其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咸阳,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
白马河站位于西咸新区世纪大道与白马河路交叉口。白马河发源于鄠邑区西部,历史上长期作为鄠邑区与周至县的自然分界线。相传当年唐僧西天取经途经时,所骑白马曾于此河饮水,故名白马河。
陈杨寨站因陈杨寨村而得名。清雍正《陕西通志》称此处为河南街堡,后以陈、杨两姓居此,得名陈杨寨。这里被誉为咸阳市的“南大门”。
安谷站因安谷村而得名。该村历史悠久,是早期农耕时代祭祀社稷的地方。社即土神,稷为谷神,土能生谷,谷能养民,因该村处安社稷神之地,故起名为安谷村。
中华西路站该站位于彩虹二路与中华西路的交叉口,因此被命名为“中华西路站”。
宝泉路站位于彩虹二路与宝泉路交叉口,在马跑泉遗址东南方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于此地狩猎,一日稍晚,人困马乏,欲稍作休息。无计可施之时,只见李世民的座驾刨地掘泉,一股清流从地下涌出,源源不断,于是人马痛饮,并在此留下一口马跑泉。据说马跑泉有一大一小两口,大泉为马刨所掘、小泉为枪扎所开。
咸阳西站因交通枢纽而得名。2021年6月30日,陇海线的“咸阳西站”和徐兰高速线的“咸阳秦都站”正式合并,统一命名为“咸阳西站”,设一站两场。
(本文转载自《西安地方志》202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