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比喻细抠字眼、玩弄文笔一类的技艺。后来多指微不足道的小小技艺,也可用于自谦。
出处:扬雄《法言》:“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故事:扬雄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40岁后始游京师,以辞赋闻名,写过《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等。历成、哀、平三朝,不能升迁。王莽篡位后,校书天禄阁。晚年的他认为辞赋是雕虫小技,无益于讽谏,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
秦始皇时曾订定八种书体,称为“秦书八体”,其中就有虫书和刻符。虫书,是篆书的变体,因其象鸟虫之形,所以又叫鸟虫书,多施用于旗帜、兵器、信符、钟镈、印章等。刻符,是刻在信符上的字,一般采用篆书和虫书,所以又叫篆刻。虫书和刻符在八体中是纤巧难工的两体。西汉沿用秦书,学童都必须练习八体。辞赋是讲究文采词藻,专重字奇句面的一种文体,扬雄以“雕虫篆刻”比喻,认为辞赋创作与雕琢虫书、篆写刻符一样,都是学童所习作、壮夫所不为的小技而已。
资料来源:《西安地方志》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