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轮市志工作。年初,我办针对第二轮《西安市志》进入终审阶段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修志工作管理。一是采取“滚动式集体审稿”的方式,逐分卷进行4轮审稿。目前正在进行第3轮第四卷审稿工作,已完成预定进度的60%。二是坚持倒排工期,高标准筹划省级终审工作。6月中旬召开了《西安市志(1991-2010)》终审会议,梳理了专家审稿意见,制定了修改方案。目前,我办正在集中力量进行终审后修改工作,已完成修改任务的50%。
(二)区县志工作。我办持续加大对区县的工作指导力度。为积极应对新一轮机构改革对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协调解决区县地方志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区县“两全”目标任务落实,3月19日至5月23日,我办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13个区(县)进行了工作调研。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区县地方志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各自的特色优势和短板不足,并分别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积极指导高陵区、新城区完成终审后修改任务的70%;《周至县志》完成复审后修改任务的90%;《临潼区志》已完成印刷出版。截至目前,全市13个区县二轮志书已出版8部,高陵区、新城区计划今年底出版,未央区和莲湖区已通过省志办终审。
(三)年鉴编纂工作。一是扎实组织业务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提升年鉴编辑人员业务水平,年初组织召开全市“2019年《西安年鉴》业务培训会”,各区(县)、开发区、市级机关及驻市各有关单位120余名年鉴撰稿人参加,为全市“年鉴编纂全覆盖”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主动解难题。针对鄠邑区年鉴编纂工作责任不明、进度迟缓,严重影响“两全”目标任务的情况,我办及时跟进督导整改,每周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前期调研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截至目前,《西安年鉴(2019卷)》编辑工作完成60%;《西安年鉴(2018卷)》(英文版)已完成中文底稿翻译工作。13个区县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已经全部启动,鄠邑、周至、新城等区县进度缓慢,仍未达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
(四)地情丛书编纂工作。一是提高《西安地方志》杂志编校质量。围绕“挖掘西安历史、讲述西安故事,服务修志实践”的宗旨,精选、精编刊物稿件,提高编校质量。目前已编发3期,完成目标任务的50%。二是正在进行《大西安的前世今生》初稿编写,目前完成编纂任务的50%。
(五)西安地情网站和地情信息建设工作。上半年,我办持续加强网站建设管理,及时维护更新网站数据信息,认真开展网络安全防护工作,顺利推进地情资料数据库书籍数字化入库工作。截至目前,更新网站数据信息957条、图片205张,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329条。已完成《西安年鉴(2018)》PDF版数字化入库工作,正在进行《西安馆藏地方志联合目录》及英文版年鉴入库,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0%。
(统计数据截止时间:2019年7月11日)